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松樵
松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519
  • 关注人气:5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菊梦》:林黛玉较差些的一首夺冠诗

(2016-11-12 07:59:34)
标签:

红楼梦

菊花诗

林黛玉

分类: 红楼十五钗

《菊梦》:林黛玉较差些的一首夺冠诗

——《红楼梦》中罕见的“菊花诗盛会盛景”之大观(5)

2016-11-12

 

说请看林黛玉较差些的一首夺冠诗:《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

    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

    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

    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首诗,在黛玉的诗水准上属“平常”了。如果用“上中下”三级来品量黛玉小姐这夺魁的三首菊花诗,此诗属下。当然,林黛玉“平常偏下”的作品,也不会比别人差太多,这要先说明。同时,关于黛玉的“菊花梦”到底该怎么写才深刻?

——笔者替“她”想过,但总是想不准确。这只能请教天上有灵的曹雪芹大师了。

此诗开笔较好,这“梦”不是床头夜梦,而是“秋酣”的“篱畔”之梦——这已经就出语见奇了。“和云伴月不分明”一句属信手拈来,但是极显贴切和自然的。

接着的对联“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可就显一般化了;准确地说,这是好些诗人都可能想到的句子,有失大诗人独特水准——而细品这首诗之所以显“平庸”,也正是这一联的不独特导致。可见写诗也同对弈一样,下不得一招“随手棋”。

同时,也无形地警示出——用“典故”写诗,虽显厚重亦有弊端随之,须慎之又慎。当然我们也要说,黛玉用典已属高手,“登仙非慕”四字已把“庄周化蝶”之典使用得很有新意;“还寻”二字也有品头。然而即便如此,这两句仍不属令人亮眼的诗。

下面的“睡去依依随雁断”虽然比前两句强一些,具实感,但也强不出太多。

可“惊回故故恼蛩鸣”就又让人眼亮了——因“惊回”而“恼”,是情绪落差,而这“落差”才叫人联想到“梦”中“故故”,而“故故”这一“虚词叠用”是绝妙无比的,既含蓄又深刻,既新奇让人叫绝又让行家里手在琢磨中感到真趣味真获得。

——笔者敢说,曹氏这“故故”是受李易安《声声慢》启迪;诚然也是对仗须要。

“醒时幽怨同谁诉”是一个必然又平实的过渡句,且充满深情厚意。“衰草寒烟无限情”虽说也确是好诗句,可由于诗的主体部分有“色暗”之感,也就不能拔尖。

准确地说,这首诗只因第三、第四、第五句,不够精、流俗,使整首诗差下来。

——至于李纨为什么把这首〈菊梦〉也推了上来?

笔者这样想:1、是《问菊》《咏菊》太优秀、太出类拔萃,带动或说徒增了这首也不太弱的《菊梦》的价值;

2、可能李纨就要在这一轮“诗赛”中,有意思给林黛玉一个圆圆满满的“菊花诗魁首”地位,借以抹平在“白海棠诗会”对她的“压制”;

3、就李纨的诗水平,也未必能真感受到前两首诗的真妙处,与这首诗的差异在哪里。

——因此笔者想,这大概也是红楼作者留给我们的话题。望读者中高手大家再议。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曹氏为什么不给林黛玉搞三首都十分绝妙的诗来,而非搞出上中下三个档次?其实,这问题很简单,这样才更符合人情道理。世上哪有人一做事就十全十美。怕是神仙也办不到。连李白有些诗作得还不如人呐。譬如,他当年在黄鹤楼上看到崔颢的诗后,又到凤凰台上步人家的“意韵格”搞了首《凤凰台》诗;结果,后人评价仍不高。然而,这并不损伤李诗仙,更不能说他的《凤凰台》一钱不值。

此番曹氏把黛玉的三首诗拟作呈上中下三个档次,正是不失小说作家思维。而在文本中不“解释”,留待后人品味,更属高明作家应有的一种有含蓄深度的“大器”。

——而这些“阅读心得”须要我们在小说创作学的立场上深研,才能体悟得到。这不是偏执于“曹学”研究的人、只懂些文学概论的人,可以随随便便获取得到的。

 

——于是,还是那句话:“跻身红学研究的人,是须懂诗歌和小说创作的人”。 (据羽之野《“菊花诗会”大赏析[上篇]——新世纪红学研究》)

《菊梦》:林黛玉较差些的一首夺冠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