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猫》公开课教案

(2019-11-22 21:11:57)
标签:

课题研究

阅读课

七上语文 《猫》 教案

                                                           西安市西航一中   孟妮娜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勇于反思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赏析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多角度阅读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    郁(yù)闷   一缕(l)    娱(yú)乐   污涩(sè)     怂恿(sngy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三、研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讨论:

你最喜欢那只猫?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赏析。(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二)赏析文中的语言。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四、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品味作者情感。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关爱弱小,善待生命,善于反思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找出文中信息,为第三只猫伸冤。

2. 阅读文章,赏析语言,多角度的体会文章主旨。

一、导入

我是一只猫,半年前我被郑家的张婶从门口捡来。由于我长相平平,性格忧郁,主人并不喜欢我,我成了家里可有可无的摆设。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主人特别喜欢的一只芙蓉鸟死了,仅凭我多看了一眼这只鸟等所谓的证据,主人就认定是我害死了它,还狠狠地打了我,可我是冤枉的,我没有害它,我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同学们可要为我平反呀!

二、案件重审

(一)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丑猫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1)案发前的表现: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2)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五)案件真凶:一只黑猫。

(六)案件定性:冤案。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三、再读文章,体会情感

(一)分角色朗读(我,妻子,三妹,李妈,旁白)或重点句朗读。

(二)阅读赏析

(21)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22)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2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24)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25)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26)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27)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28)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29)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30)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31)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32)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34)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925.11.7于上海

共同赏析:

我:一定,一定反复的修辞,准确的写出了我的猜测,愤怒,生气,激动,表达了我对猫的憎恨。

妻子:生气,埋怨,无可奈何。

张妈:默默无言。

发现是黑猫时:后悔,自责,内疚,反省。

四、感悟延伸(引导学生从文中多角度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从猫的角度) 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

结束语: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1)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2)推荐阅读:王鲁彦《父亲的玳瑁》靳以《猫》夏丏尊《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