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的辩证施治
(2015-08-09 20:02:16)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中医妇科 |
产妇在哺乳时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够甚至不能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缺乳的程度和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开始哺乳时缺乏,以后稍多但仍不充足;有的全无乳汁,完全不能喂乳;有的正常哺乳,突然高热或七情过激
后,乳汁骤少,不足于喂养婴儿。
1、病因病机
1、2、肝气瘀滞: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则乳汁不行。
2、辨证论治
2、1、气血虚弱
主要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故乳少或全无;乳腺空虚,故乳房柔软,无胀满感;气血不足,阳气不振,脾失健运,故神倦食少;气虚血少,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举例: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冬养血滋液;猪蹄补血通乳;木通宣络通乳;桔梗载药上行。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宣络通乳之效。
2、2、肝气郁滞
主要证候: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或身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乳脉淤滞,致令乳汁不得出而乳汁涩少;乳汁淤积,则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肝脉布胁肋,肝气郁滞,失于宣达,则胸胁胀闷;肝气不舒,则情志抑郁;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乳淤日久化热,则身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为肝郁气滞或化热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举例: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
方中青皮、柴胡舒肝解郁;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桔梗、通草宣络通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之效。
2、3、痰湿阻滞
主证:如之甚少或无乳可下,乳房大或下垂不账;体型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蛇胆胖,苔腻,脉沉细。
症候分析:素体脾虚或厚味伤脾,脾虚气弱,行乳无力,或脾虚生痰,痰阻乳络,胸闷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均为痰浊阻滞之象。
治法:化痰通乳
方药:苍附导痰汤合漏芦散
房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苍术健脾燥湿;香附、枳壳理气行滞;南星燥湿化痰;神曲、生姜健脾和胃,温中化痰;当归、川芎补血活血。
漏芦、蛇蜕、栝楼行气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