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水疮的辩证施治

(2015-08-08 19:27:25)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皮肤科

黄水疮

黄水疮,又称天疱疮,是一种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1、病因病机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客于肌肤,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2、诊断

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积,形成半月状积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皮损广泛而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肿痛,易并发,甚肾炎、败血症至危及生命。

病程长短不定,少数可延至数月。

3、辨证论治

3、1、暑湿热蕴证:红斑、丘疹色红,水疱、脓疱,流黄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 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辨证分析: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泻滞导热。

3、2、脾虚湿蕴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辨证分析: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

预防与调摄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2.有痱子或瘙痒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及时治疗。

3.婴儿室、托儿所及幼儿园如发现本病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结语]

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及败血症。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