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的辩证施治
(2015-05-26 21:14:54)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中医皮肤科 |
婴儿湿疹,是一种婴儿中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发生在头面部,皮损呈多形性,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等为特征,多见于肥胖渗出型体质的婴儿,尤其多见于人工哺育的婴儿。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孕母多食辛辣,膏粱厚味、鱼腥海味等发物;或因产母情志内伤,易于发怒,肝火内动,遗热于儿;或因产后哺乳失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过食肥甘,以致脾失健运、湿热内生。
2、辩证施治
2、1、胎火湿热证
脸面、两颊、两颧、头皮、额上、眉间、耳项等处皮肤,重者可发于全身各处,成片潮红,起水疱,抓痒溢水,甚则黄水淋漓,形成黄痂,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凉血利湿清火。
方药组成:生地、茯苓、牛蒡子、白鲜皮、金银花、薄荷叶、木通、黄连、甘草,灯芯草。
也可使用外治法,药用生地榆、黄柏各9克,煎水100毫升,待温,用纱布叠成5~6层,或以口罩或小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3~4次,直至流水减少为止,改用湿疹膏。
2、2、脾虚湿蕴证
初起皮肤暗淡,继而出现成片水疱、瘙痒,抓破后结薄痂,患儿消化不良,哺乳后不久吐出不消化的乳块,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含有未消化之食物),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缓。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组成: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苡仁、甘草、橘核、砂仁、陈皮。
前一篇:慢性盆腔炎的辩证施治
后一篇:风瘙痒的辩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