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辩证施治
(2015-04-29 05:39:15)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中医内科 |
西医学中的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脊柱病变之腰痛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1、病因病机
1、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腰痛。若寒邪为病,主收引,故生腰痛。若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部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1、2、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闪挫跌仆外伤,气血运行不畅而生腰痛。
1、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2、辩证施治
2、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渗湿汤加味。
寒痛拘急不适加附子、肉桂、白芷以温阳散寒;湿盛腰身重滞加独活、五加皮除湿通络;兼有风象,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邪。病久不愈,累伤正气者,改用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补骨脂、金毛狗脊,以温阳散寒。
2、2、湿热腰痛: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碱,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加土茯苓、木瓜以渗湿舒筋。热重烦痛,口渴尿赤者,加栀子、生石膏、银花藤、滑石以清热除烦。湿偏重,伴身重痛、纳呆者,加防己、萆藓、蚕砂、木通等除湿通络。兼有风象而见咽喉肿痛,脉浮数者,加柴胡、黄芩、僵蚕发散风邪。湿热日久兼有伤阴之象者,加二至丸以滋阴补肾。
2、3、瘀血腰痛: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紫或有瘀斑或瘀点,脉多弦涩或细数。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地龙、香附、牛膝。
疼痛剧烈,日轻夜重,瘀血痼结者,可酌加广虫、地鳖虫、山甲珠协同方中地龙起虫类搜剔、通络祛瘀作用;有肾虚之象而出现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以强壮腰肾。
2、4、肾虚腰痛:腰痛以酸软为主,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光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
方药:偏阳虚者右归丸;偏阴虚者左归丸。
右归丸的方药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鹿角、附子、肉桂。
左归丸的方药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龟板胶、牛膝、菟丝子、鹿角胶。
若虚火甚者,可酌加大补阴丸送服。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以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