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城南高氏族谱(始祖崇尧)(《沧州谱牒序跋集》之高姓)
(2022-12-28 00:22:56)沧州城南高氏族谱
重修高氏族谱序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寻根问祖铭记本族血脉。
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源思亲不忘远祖先人。
水一源而万派,木一本而万枝。祖宗,人之本源,子孙,人之枝派。本源不培浚,枝派安能奋达哉。
纵观华夏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绝,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促进和发展着人类文明。因此,族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三大历史文献。它承载着氏族的迁徙变化、繁衍生息、家庭结构、盛衰哀荣和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对缅怀先祖、启迪后昆、传承家风家训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来被社会、家族所重视。
据传,吾始祖于明·永乐二年(公元一四〇四),受官府之命,由山东惠民迁徙而来,至今六百一十四年。但无宗谱可查,无从认证列祖列宗,只能追溯到守财公(见一九八O年谱书),权且视为「始祖」。一九九五年,桂荣公抄写谱书时,考出崇尧公为「始祖」,本谱权且认定守财公为二世祖,迄今只有十四世传人。六百余年,子复有孙,瓜瓞绵绵。按正常辈分计算,我族应有三十世较为合理,约有十六世列祖列宗无从认知,极为遗憾……值此,不禁使人质疑:吾始祖是否于永乐二年自山东惠民而来?尚需考证。
为了承前启后,彰显远祖“崇孝悌,荫后昆””的遗风,继承耕读世家的齐家之道,弘扬先辈忠孝为本,团结友爱以及尊祖、敬宗、睦族的传统美德,激励后昆立志成才,干出一番事业,以安列祖列宗。同时为国家为家族增光添彩,这也是本次续修族谱的根本宗旨。
本次修谱,是在一九八0年《高氏谱书》的基础上继而续修。三十八年前,由桂溥公主办,桂清、桂义、桂岐、桂茹诸公协办修成的《高氏谱书》,是在无任何旧谱资料参照的前提下进行的。为获得入谱资料,不分昼夜查阅、甄别、审定有关资料(各房的“神主”便是其中之一),四处寻访亲友、追忆往昔,墓地核对坟冢等,费尽周折,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克服了种种困难,得以完成修谱工作。父辈们的敬业精神,我辈当牢记心头。现今续修《高氏族谱》,面对父辈均已作古、族人居住分散、后代辈分名称不规范、传统观念日趋淡化、收集入谱资料难度大等境况和因素,我辈立足实际,秉持认真负责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撰修工作,有信心向列祖列宗及族人提交一份合格答卷。
缅怀先人,激励后昆,是族谱的一项基本功能。缅怀是文化,是孝道 是修养,是传承和享受。七世祖作孚公(一八二一——一八八七)生于耕读世家,家学渊源且崇尚儒学,夫人杨氏因长子功名被诰封孺人,享年八十八寿。培养毓嵋、毓嵩、毓崑、毓岐、毓峨五子皆孝友仁厚 联明睿智。毓嵋、毓崑、毓峨先后考取邑庠生(秀才),随之毓嵋中举人任教谕,可谓“一门三秀才,一举一孝廉” ,得到官府褒奖,乡邻传颂。八世祖毓嵋公(二〇一一年版《沧县志》有传记),自幼嗜学,弱冠贤声有驰,深得乡绅赞称。光绪五年已卯科举人,光绪十五年已丑科大挑二等,任授正定府无极县教谕,清廷敕授文林郎。曾手著《史鉴略合编》,为私塾首选读物,被载入民国二十二年《沧县志》。显祖凤翥公,大有父风,刚直不阿,且有胆有识,精律条善诉讼,平素为乡人打赢官司,谢绝酬谢,一时传为美谈,曾在银子旺、叶家庙等村私塾教书达二十余年,颇有声望。显祖凤栖公,自幼聪颖,持家有道,使小康之家达以极盛,为家人造福,为家族增光,博得众人欣羡。显祖凤起、凤阿、凤池、凤和等诸公,均以耕读为业,孝道传家而闻名于乡。显考桂发、桂溥、桂山、桂清、桂章、桂义、桂峨、桂荣、桂理、桂起、桂茹、桂云等诸公,忠孝为本,团结友爱,为后代之楷模。尤其是桂义公安分良善,不卑不亢,与老娘朝夕相伴三十余年,尽心尽孝终生未娶,无怨无憾,安享晚年……
先世的骄人事迹,让人振奋,兴奋之情由心底而腾升,似一股巨大之力催人奋进。行笔至此,夜阑人静,心境宽舒,欣然吟咏五言八句,以作序结。
先祖崇孝悌,后昆承荫福。
子嗣当知哺,诚心敬远祖。
修养为人杰,古今重鸿儒。
合族心以共,劼力得众孚。
公元二〇一八年岁次戊戌二月十二日 鸿钧 沐手谨撰于沧州秉信斋
高氏谱书序言
原夫有祖谱者,为溯本追源以遗后世也。在永乐二年,明成祖填补北方京畿稀疏之地,乃由各省迁移人民护卫都城。本族祖先高始祖由山东省惠民县东门里迁到河北省沧县刘成庄居住,嗣后迁到田庄子奠基。在刘成庄过程,因年代既久,无法稽考,暂作缺陷,是遗憾也。查明就绪,候后再补。现在暂由庄西铁道东开始,始祖第一座坟冢起 。讳守财公概略虽备,不甚缕析。是编成于岁次庚申一九八零年春正月中旬。
主办人:桂溥
协办人:桂清、桂义、柱起、柱茹
拟稿人:刘金泉
缮写人:王子平
谨录后世辈分二十字
功德培继友,永景振敬忠。
增光耀之盛,泽连延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