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8080”

标签:
散文我的8080 |
分类: 文学作品 |
【散文】我的“8080”
康玉琨
今天是2021年12月2日,朋友圈的许多人对“20211202”这一特殊日子的解读是,“一个神奇的对称日”“无论从左往右读,还是从右往左读,都一样”,并由此发出美好祝愿,“愿你所遇皆为对,所做皆称心”。
面对这一暖心的日子,我再次注视静卧书橱一角的“8080”三用机,回想这个贴心的朋友当年曾经带给我的快乐,虽经三十几年的岁月洗礼,感觉记忆犹新,温情满满。
我是1980年在福州上的大学,到1984年快毕业的时候,各种牌子的三用机开始流行起来,一些有钱人买来录音带,用它播放音乐。作为普通学生,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
一个周六的傍晚,我和几个同学路过跨越闽江、连接台江和仓山两区的解放大桥,听到靠近仓山一侧桥头的商店用三用机在播放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那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青春的气息、传达心声的歌词,还有夕阳余晖下闽江波光粼粼的画面,一切都让人心潮澎湃、流连忘返。我特意看了一下那个三用机的牌子:8080,当即充满激情地对同学说:“我当了老师、领了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台三用机:8080。”
1984年7月,我从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到天湖山矿务局中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50几元,要攒够大约400元买一台“8080”,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事有凑巧,当我手头有200多元时,学校总务知道我的心愿一时实现不了,就对我说:“167厂曾答应捐200元给学校,一直没有落实。你如果能要回来,就把那200元先借给你。等年底发年终奖时再还。”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步行10来公里,到厂里找到书记,把情况一说,书记满口答应,而且当即兑现,把200元交到了我的手里,这简直让人喜出望外。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顺利了。我的一个老乡在铅坑矿开个小商店,卖各种日用品。他主动帮我到县城买回了一台“康艺”8080三用机,用的是批发价,396元。这价格相当于“8080”另一个牌子“华燕”的钱,但质量显然更好。
从此,工作之余,伏案批改作业之时,常有歌声相伴。《万里长城永不倒》《军港之夜》《牧羊曲》《泉水叮咚》《绒花》《蝴蝶泉边》《在希望的田野上》......美妙的歌曲常常给我乃至身边的人带来好心情。
岁月在悄悄流逝,光阴催人老,我在上世纪80年代买的“8080”,却几乎完好无损,可见这个老物件称得上是个吉祥物。
【本文发表于《奔月诗文》2022年夏季刊(总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