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首掉落在红尘里的情诗”—悼念印华诗人茜茜丽亚(香港)东瑞

(2022-04-05 08:04:27)
标签:

情诗

印华

散文怀念

分类: 散文遊記詩歌

“一首掉落在红尘里的情诗”

——悼念印华诗人茜茜丽亚

“一首掉落在红尘里的情诗”—悼念印华诗人茜茜丽亚(香港)东瑞

                                                                 茜茜丽亚

东瑞 

    印华杰出女诗人茜茜丽亚的离世,令人无限惋惜和嘘唏,也感到无限伤感。惋惜和嘘唏的是她的诗集《只为了一个承诺》(香港 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成了她生前个人集子的唯一(另一本《三人行》为合集),这和她比较大量的富有艺术魅力的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创作产量不太成比例,对于印华文学来说,这是一种缺憾和损失;伤感的是她的感情生活始终不太如意和圆满,晚景病情缠绕,渡得比较凄清寂寞,有如中国三十年代的一些才女,颇有成就,命运却多舛,也许真的是天妒红颜?真感谢她的女儿,送了她的最后一程。

    重温她的诗中遗嘱,教人欲哭无泪,感觉哽噎:“若是听到我的噩讯/也请别哭泣哀悼”(蓝色诗环),只要求将她的诗与躯体同焚,便已满足;在世时,她可谓已将诗视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或与生命同义。

“一首掉落在红尘里的情诗”—悼念印华诗人茜茜丽亚(香港)东瑞

    茜茜丽亚的离去,虽不至于称为一代印华诗风的终结,但她持续和开创的凄美浪漫诗风,在印华诗坛独奏、抒唱几十年,从此成为绝响;她虽然没有唱出时代最高分贝的女高音,但她曾经成为印华诗坛的灿烂星光和一束芳华;她缺乏在大庭广众上振臂高呼的习惯和胆识,但她的无数情诗和连载小说,引起无数多情男人的猜想和遐想,令许多女性崇拜和模仿,视为偶像。她刮起的茜茜号美丽旋风,一时无两,正如袁霓在散文诗怀念词中生动形象的精炼描述。可以说,在印华诗坛上,《三人行》里的袁霓、茜茜丽亚,谢梦涵,都曾师承柔密欧·郑老师,高手点化,虽然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路,诗艺却是花开三朵,各有风姿。茜茜丽亚以现代诗艺融入独特的个人各种情愫,造成一种茜茜丽亚式的个性特征,颇有难度,却是水到渠成,没有丝毫人工的雕刻痕迹;她得到维纳斯文艺女神的祝福和关爱,终成为印华的才女和宠儿。

    我在九十年代上半叶已经陆陆续续阅读到力所能及的印华文学作品,但真正大面积、有深度地从纸质上的文字到现实里的活体认识文友其人其事,却始于南京这座六朝古城。

 

“一首掉落在红尘里的情诗”—悼念印华诗人茜茜丽亚(香港)东瑞
摄于雅加达2000年2月印华作协成立一周年,
茜茜丽瑞(右)颁奖给东瑞、瑞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遇茜茜丽亚,也就勿须论迟早了,也许缘分和机遇更为重要。1996423日至25日,印尼万隆严唯真率领高鹰、茜茜丽亚、袁霓、谢梦涵到中国南京参加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我也为让多一点国际研究者了解印华文友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的印华文学,携带了题为《从扎根、化整为零到出埠和融合》的论文获邀出席会议。就在这一次见到茜茜丽亚。印华文学代表在那风雨如晦的日子走出国门冒着极大风险,尤其是在风雨飘摇、暴乱前夜出国参加“被禁语种”的华文文学会议,更需要一番勇气。大家在自己的祖籍国邂逅,万分激动。面庞不很中国、仿佛混血女郎的茜茜丽亚,一旦出现就造成小小轰动,成为众人视线焦点,许多代表都轮候求与她合影。

    如今,伊人已经渐走渐远。重温22年前在香港出版她的诗集《只为了一个承诺》时为她写的长序《“我本是首凄恻的诗”—序茜茜丽亚诗选<</span>只为了一个承诺>.不禁回忆起与她接触时的种种片段:

无法忘记19969月我和潘亚暾教授到印尼时,她在《印度尼西亚日报》报馆,利用她有利的位置,尽力为我们解除了有关人士的猜疑,告诉那人我们是为促进华印两族友好而来,还把东瑞参与编写的一本介绍印度尼西亚旅游好风光的《印度尼西亚万里游》送给他;无法忘记也是199610月,茜茜丽亚与潘教授、袁霓和我,带着一两箱书,飞赴苏北地区为华文文学“煽风点火”,见到了雨村、华君、金梅子、晓星,在那寒夜晚的华文重镇棉兰,大家是多么激动,暗中的誓言虽没有文字原稿,但心意一定是共同的,我们一定要为华文的振兴而努力;无法忘记2000年我和瑞芬赴在雅加达,出席印华文学六本新书一起发布的盛会,她由香港获益出版社出版的《只为了一个承诺》是其中一本,她首次为崇拜她的读者签名,许多粉丝闻讯从外埠赶来,近距离与她见面,那天她是何等激动……

“一首掉落在红尘里的情诗”—悼念印华诗人茜茜丽亚(香港)东瑞
摄于2000年2月雅加达袁霓旧居,二排左4为茜茜丽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印华文学列车轰隆隆轰隆隆向前奔驰的日子,每年我和瑞芬总会到印尼一两次,但行色匆匆,在与她不多的接触时,她总会将一首写在片纸上的小诗端给我,笑笑而无语,意思是请我指正(不懂诗的我哪敢指正她呢);文友书信来往,数她的最少,但一旦写给我和瑞芬,一定是字迹工整,错字一定用涂改液涂抹重写上。她办事不快,她的满腹才华在诗,因此她在生时就很有自省意识和精致恰当地自我评价自己——”我本是首凄恻的诗“。后来她健康有恙,渐渐淡出诗坛,我们少见了,每次都会向文友打探她的近况。

茜茜丽亚将自己形容为一首凄美的诗,其实题材不限于爱情,《只为了一个承诺》就将她的诗题材分为“寂寞,别敲我心窗“(生命意识)、“我把心掉在花都”(旅情)、“假如我们还有时间”“忧郁的相思子”(不同时期的爱情)、“总会有人回顾”(社会、家国、人物)“)、“美丽的错误”(诗笔散文),其中以爱情诗最出色。各类诗中我最喜欢《寂寞,别敲我心窗》《我还未拥住阳光》《再见,古城,再见》《只为了一个承诺》《我以为已没有人在乎》《沙朗岸湖的马》《我把心掉在花都》等,无法尽列。她的感情文字丰富美丽、浓冽深刻又不乏含蓄耐读,富有审美意识;她诗艺娴熟,运用意象建筑的技艺、细腻准确的组词、跌宕起伏的节奏,结构她每一首诗;而每一首情诗都有故事,欲待捕捉又隐约无踪,精彩在此。她的小说,也许还有言情意味,但情诗,袁霓说得好,印华诗坛,难有匹敌;我看,在世华,也许也很罕见。

茜茜丽亚大半生献给了印华报业,见证了印华报业的艰难和发展,也以其特殊的职位促进华印两族文化人的友好交流,为华文的解冻、华文文学的振兴和繁荣尽心献力;茜茜丽亚以其诗歌天分和文学自励心,不曾放弃,坚持诗歌创作,且注入了真诚和生命意识,造就个人独一无二的诗歌个性,精彩诗意独领印华诗坛风骚数十年,为印华文学增添惊艳的彩虹,没有国界的文友和读者会永远怀念她。

永恒的茜茜丽亚。

20224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