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各种抬杠中,很多人不服,说“中正平和”与“一致性”怎么就成了美食两大标准呢?今天聊聊这个。
我一直在想怎么解释“中正平和”这四个字… … 从儒家《 中庸》 的方向显得太古旧,从《 荀子》 的路数显得太端正,从道教《太平经》
又显得太扯了… …
最后,我终于找到没有最扯、只有更扯的——金学!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来解释为何“中正平和”如此难得,如此牛逼。
最能体现这四个字的场景,无异于聚贤庄上,当时萧峰面对玄难——
======================================================================================
… …
正是“太祖长拳”中的招数。这一招姿式,既潇洒大方已极,劲力更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武林高手毕生所盼望达到的拳术完美之境,竟在这一招中表露无遗。来到这英雄宴中的人物,就算本身武功不是甚高,见识也必广博,“太祖拳法”的精要所在,可说无人不知。乔峰一招打出,人人都是情不自禁的喝了一声采!这满堂大采之后,随即有许多人觉得不妥,这声喝采,是赞誉各人欲杀之而甘心的胡虏大敌,如何可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采声已然出口,再也缩不回来,眼见乔峰第二招“河朔立威”一般的精极妙极,比之他第一招,实难分辨到底那一招更为佳妙,大厅上仍有不少人大声喝采。只是有些人憬然惊觉,自知收敛,采声便不及第一招时那么响亮,但许多“哦,哦!”“呵,呵!”的低声赞叹,钦服之忱,未必不及那大声叫好。
… …
但见乔峰和玄难只拆得七八招,高下已判。他二人所使的拳招,都是一般的平平无奇,但乔峰每一招都是慢了一步,任由玄难先发。玄难一出招,乔峰跟着递招,也不知是由于他年轻力壮,还是行动加倍的迅捷,每一招都是后发先至。这“太祖长拳”本身拳招只有六十四招,但每一招都是相互克制,乔峰看准了对方的拳招,然后出一招恰好克制的拳法,玄难焉得不败?这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要做到“后发先至”四字,尤其是对敌玄难等这大高手,众人若非今日亲眼得见,以往连想也从未想到过。
======================================================================================
后来,玄难玄寂二人,分别用“天竺佛指”与“罗汉拳”来破萧峰的“太祖长拳”,奈何就是无法撼动萧峰分毫。
“中正平和”不是平庸,是中庸。是探索极限后的内敛,是繁华灿烂后的静谧,是大开大阖后的抱残守缺。
说到这里,该明白估计都明白了。我想说的就是:面对于一道天才厨师的绝妙菜品,往往普通厨师的绝望在于:这道菜,TMD我也会做,所有食材配料,我也一直在用,但就是一口尝下去,“厨师们毕生所盼望达到的厨艺完美之境”,展露无遗…
… 我个人味蕾而言,上次说的那道大董出品的“咸肉炖老豆腐" ,就有点萧峰的“太祖长拳”意境了。
至于“一致性”的重要,例子就太简单了——段誉同学的六脉神剑嘛!您再盖世武功,但时有时无,发挥不稳,终究不能算武林一流高手。而无数“优秀餐厅”,始终无法成为“卓越餐厅”,往往就是“一致性”解决不好。当然,背后的“为什么”逻辑,我又得下次写个三千字才行。
有人会问,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懂?嘿嘿,还真是很多人不懂。能欣赏萧峰“太祖长拳”之精妙,那是因为聚贤庄上,能够进去看见的,起码都是江湖上有名有姓人物,身手不见得一流,眼光总是不差的。你让丽春院时期的韦小宝看到了,无论萧峰的“太祖长拳”还是杨过的“黯然销魂掌”,他都会说,嚓!啥破玩意儿?!最好用的武功当然是撒石灰,捏阴囊!"
要么,怎么说“记忆是打开审美的钥匙呢、”哈哈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