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迢迢牵牛星

(2019-06-05 08:07:38)
标签:

教师成长

群文阅读

阅读教学

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注释: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tiáo):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即银河。

[zhuó]:摆弄的意思。素:白皙。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zhá)札:象声词。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练习题: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寒 食

         []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练习题:

 

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诗人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诗中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有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十五夜望月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五夜: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练习题: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5.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学 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奕:下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zhuó):系着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全,都

弗若:不如,比不上。

 

练习题:

 

1.翻译句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读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练习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练习题: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3)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