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仪式感

(2018-03-26 11:20:32)
标签:

教师成长

名师在线

生活化作文

支教生活

分类: 文本研读

支教日记(六十八)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仪式感

于保东

《黄河颂》这篇课文如何上?这个问题要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就是教师领读、领诵,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可是,面对这帮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这是否是最好的办法,是否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还不知道。因此,上这课之前,我决定先做一个调查,征询一下同学们的意见,看是否能够分为两个小组,采用南北擂台的方式进行诗文朗诵比赛(这也是课本后边的学习的要求之一)。小组之间还要进行详细地分工,有两位男同学两位女同学作为领诵,其他同学可以分为男声部、女生部,有的部分要同学们齐读齐诵,最后四句反复诵读三遍,以表示反复强调的重要性。

分工下去后,南北两个小组做了准备。

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开展班级《黄河颂》朗诵比赛。我进到班级后,问了同学们一句:“《黄河颂》的朗读,除了要读出黄河的英雄气魄,磅礴的爱国激情,学习这样的课文还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不知道最后的这个问题的指向是什么,是的,农村的学生对这样课文的感知和理解还不能上升到很高的层面。于是我建议说:“这样的课文我们在学习时是不是应该全班站起来诵读?”孩子们点点头表示赞同。

全体全体起立,以昂扬的姿态,分为南北两个小组展开竞赛。

北边的小组准备的充分一点,组内的分工也较为合理,诵读的质量要高一点。其实,个人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培养孩子们的仪式感是很重要的,仪式感是农村学生很欠缺的,因为没有仪式感,他们可能就无所敬畏,也没有集体意识,没有成长感。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的表现就是一种很强的仪式感;木兰归来见天子时,天子坐明堂,也是很强的一种仪式感;木兰回家,家里迎接木兰的场面也显现出一种很强的仪式感;《土地的誓言》更是端木蕻良面对丧失的国土发出的誓言,更具有很强的仪式感。这样理解这个单元的课文,是把学生带入到一种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中,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从语言到思维,再到审美,再到文化,这个单元中蕴涵着的仪式感的学习应该是值得探究的。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仪式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