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书先生
教书先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14
  • 关注人气:1,1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书注释的作用

(2015-02-13 16:08:33)
标签:

文化

学生发展

分类: 理论研修

古书注释的作用

1.   清人和清人以前的注释都属于古人注,简称古注。

2.   古注是阅读古书的阶梯和桥梁。

3.   古注接近实际,较为可靠。

4.   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是今人注的重要依据。

5.   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

6.   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7.   古书注释开创于西汉。两汉注释古书,以解经为目的。

8.   今文学派好阐发“微言大义”,注释往往繁琐冗杂。古文学派重文字训诂,简约质朴,不离经空发,人称“朴学”、“汉学” 。

9.   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传注》等;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名》,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

10.  三国·王肃、韦昭 王弼、韩康伯《易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何晏《论语集解》,裴骃《史记集解》,皇侃《论语义疏》,裴松之《三国志注》,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张湛《列子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郭璞《尔雅注》、《方言注》

11.  隋·刘炫 《春秋左氏传述义》、《春秋规过》、《春秋攻昧》

12.  唐·注书进一步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是继两汉以后的又一高峰期 。

13.  孔颖达等人 《五经正义》 ,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合称“九经义疏”。唐人义疏代表了唐代注释的最高成就。

14.  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杨倞《荀子注》,成玄英《庄子疏》,李善《文选注》等。《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与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世称“史记三家注”。

 

 

古书注释的类型:

(一)诂训类  以解释词义为主

1.   诂、训: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2.   传:传述,指传述经文的文义。一般是先释字句,后明经旨。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后也做一般的注释名称。

3.   注:注释的通称。名称大致始于东汉郑玄。 

4.   笺:对经传简略不明的地方加以补充发挥,对不同见解的地方加以订正。

(二)章句类 

1.   离章辨句,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 。兴于汉。

2.   东汉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三)义疏类

1.   疏通其义 ,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对魏晋以下的义疏进行整理分析,订正其中的误解。 

(四)集解类

1.  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

2.  何晏《论语集解》,朱熹《孟子集注》、《诗集传》,郭庆藩《庄子集释》

(五)音义类

1.  注音释义的著作,兴起于魏晋,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

2.  唐陆德明的《经典释义》由《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等十四部典籍的音义组成。

(六)补注类注释

1.  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是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的注释。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

 

 

古书注释的内容:

主要包括:注音、释义、释事、校勘句读,评论;此外还包括讲解语法、说明修辞、诠释典故、考证名物、考核史实、发凡起例、阐明哲学思想等。

(一)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1. 解字词 :注音、释义、破读、文字校勘

2. 释文句:串讲句意,指出言外之意,指出比喻意义,归纳章指,分析句读,讲解语法(虚词的诠释、句式的分解、词序变异、词类活用的说解) 

(二)非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1. 诠释成语典故

2. 考证名物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