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规划与特色教研组建设
(2014-03-17 15:06:30)
标签:
教研组建设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
学校发展规划与特色教研组建设
于保东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不是一架静态的机器,而是一个演变着的社会系统,学校发展也不是一次性事件,这就决定了学校发展规划必然是一个形成性概念。
沃伦.本尼斯,美国当代著名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必须完成两项互相关联的任务才能存在下去,一个是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和维持内部系统的运转,另一个是适应外部环境。第一项任务要求组织由某种复杂的社会过程使其成员适应组织的目标,而组织也适应成员的个人目标。这一过程也被称为“互相适应”、“内适应”或“协调”。第二项任务要求组织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和交换,称之为“外适应”或“适应”。组织发展理论认为,组织发展是组织自我更新的持续过程,组织成员在信任和坦率环境中,通过分析组织偏差和找出解决办法,促使组织更新发展。组织成员对组织偏差都有洞察力,并能对组织困境提出可行的解救方案,因此,组织发展要求管理部门重视团体协作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以便组织加速更新过程。组织发展的作用:①一个开放的组织总是要为容纳创造性意见而输入信息;②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③减轻组织成员的紧张程度,提高团体协作。总之,组织发展有助于不通过树立权威,只通过组织成员间的有效交流来解决组织的偏差。具有组织发展作用的组织多是生物性的,而不是结构型的。即组织内部因不断自我更新而变化发展。A.H.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提出了“自我完善”的概念,F.赫茨伯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工作满足”的概念。F.K.吉布森把这种满足称为“行为模式的组织激励”,逐步形成了组织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教研组作为学校组织,要想在教育教学这一复杂的过程中,让教师们明确工作目标,就应该首先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这个目标须促使教师适应组织目标,教研组也应适应教师的个人目标,围绕“目标”而实行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是教研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过程。教研组确立的“目标”要符合国家、学校、社会对教育教学的整体要求。
一、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从国家层面讲,教育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规划,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既是对教育明确的要求和长期规划,这种规划是国家意志层面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体现的是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愿景。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实施策略等方面所作的安排。
学校层面的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的,新时代以来,学校发展规划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学校的发展的焦点。“规划”(planning)的意思是指长期计划,它强调通
过规划、预测等手段,提供信息服务,发挥导向、约束等多种作用。教育的长期性和迟效性等特点要求学校发展规划对充满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复杂外部环境认真进行评估,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才能对学校的发展做出长期的规划。学校层面的发展规划内容应包括:确定未来三五年社会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寻找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尽管学术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定义存在分歧:学校发展规划是围绕发展性目标,同时又兼顾基础性目标而设计的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学校发展方案(plan),它还是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planning)。从“方案”与“过程”的向度上,学校发展规划本质上应该是“过程”,过程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本质属性。
如:东营市实验中学对(2013.09—2016.08)三年的学校发展做了如下规划。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2013.09—2016.0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深化基础,发展内涵,提升质量,创建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发展目标
实施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十大工程”,提质量、创特色、争一流,将学校建成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学校。主要体现为:
1.育人质量、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审美水平显著提升。
2.形成多个办学亮点,学校特色逐步建立,特色建设思路初步形成。
3.学校在各项评估、检查、评比、验收中,成绩显著,各类标志性称号充实;师生在各类评比、评选、活动、比赛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
三、实施十大工程
(一)管理体制优化工程
(二)德育体系建设工程
(三)课程开发建设工程
(四)课堂教学改革工程
(五)教育科研提升工程
(六)教师梯级发展工程
(七)艺体科技特色创建工程
(八)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九)平安校园建设工程
(十)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第三部分规划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宣传教育
三、做好保障工作
四、做好实施评估
第四部分有关学校学校发展规划的附件
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发展规划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性质: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思想方法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管理模式
学习发展规划是一种学习工具
学校发展规划是持续行动过程
二、学校发展规划与教研组发展规划的关系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重大意义在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有利于传统规划概念的革新与发展;有利于建立与完善校本管理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从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意义来看,规划是保证教育事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学校的一级基层组织,学校的发展规划的落实很多重要的内容要落实到教研组层面才能得以有效地实施和落实。
从组织发展理论的视角看,教研组的发展是教研组自我更新的持续过程,教师们在信任和坦率的环境中,通过对教研组工作的分析找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促使教研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教研组发展离不开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教研组发展既是在学校发展规划规划下的发展,又是教研组在学校发展规划指导下的自主发展,教研组自主发展,就是指教研组的自主发展过程,就是指教研组自觉、主动地利用自身内外部条件,独立支配和合理调控自身行为的过程,即教研组独立开展教育和鼓励活动,并合理利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教育的过程。教研组自主发展,首先集中表现为教研组将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制约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自觉、主动地对外部环境加以利用、选择与改造的过程;其次表现为教研组作为自身活动的主人,独立、合理地实行自我支配、自我调控,以促进学校、教研组自我发展满足,学校、教研组自我实力的提高,学校、教研组自我潜能开发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教研组行动纲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教研组行动纲领的制定必须具备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行动举措等方面,才能作为推动教研组建设、发展、开创教研组特色的新局面,它应该是特色教研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教研组建设行动纲领教研组的血脉和灵魂,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是教研组发展的重要支撑。凸显了教研组文化的形成与凝聚力,一个教研组行动纲领引领教师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教师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教育教学向前发展,走出特色教研组文化发展道路。
三、教研组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一)教研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教研组规划不仅是一个文本,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规划的制定阶段、规划的实施阶段、规划的完成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教研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中,既成的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教研组应根据即时社会环境变化需求以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规划文本进行合理修正。规划评价应几乎贯穿整个规划制定、实施到完成的过程。对阶段性目标和实施过程存在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要分析和评价规划目标的达成度,还要根据教研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诊断,以确立教研组今后的持续发展方向。
(二)制定教研组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情景性原则
(三)教研组发展规划的操作模式
学校发展规划的操作模式是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良好的学校发展规划应该超越所有的既定模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自合或创造各种有效的规划活动要素,如加强专家指导、促进广泛参与、合理使用权利、开展组织学习等。
由于在具体的教研组发展规划实践过程中,教研组的差异很大,制定教研组发展规划的程序与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
组织学习型
目标分解型
专家指导型
(四)教研组发展规划的评价
教研组发展规划形成之后,还需要对教研组发展规划做出具体、明确、全面的优劣分析和评价,从而为规划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
教研组发展规划评价应该包括目标评价、功能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四个方面。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以规划方案或方案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客观性与合理性、可行性与操作性、教育性与有效性、参与性与特色性等作为评价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即规划方案及其制定过程应该符合教育教学与管理规律,具有逻辑性与严密性。
●客观性,即方案及其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学校、教研组的实际情况。
●先进性,即方案应该能够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先进教育思想的要求,站在改革的前沿,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合理性,即方案及其制定过程符合政策法律、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有利于保护社会有益的制度与价值观念。
●可行性,即方案所需的各项条件能够满足,保障系统设计完备。
●操作性,即方案的目标与措施明确,有具体的分工与计划,能够一层层落实到教研组日常工作和个人的具体工作层面。
●教育性,即规划方案应该突出教研组工作的特点,将德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作为规划方案的重要内容加以反映。
●有效性,即规划方案要有利于达成教研组自主发展的目的,对策措施的预期功能与作用要具有目标的针对性,有利于满足内外环境的需要。
●参与性,即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要体现民主,要有广泛的参与。
●特色性,规划方案要有所侧重,要有能够体现教研组个性特色的标志性项目。
教研组发展规划的制定不是一项技术活,在教研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以合作、信任、互爱、创新为基本特征的“规划文化”至关重要,教研组内部形成了有利于规划活动的文化环境,规划评价才能采集到客观、充分的信息,有利于教研组达成预期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