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解析】北京卷(议论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解析】
北京作文(议论文)命题依旧坚持了“从时事中来,但不局限于时政”的原则,一方面作文题干素材紧贴时事,一方面就时事中的一个点生发开来。这样的命题趋势就要求考生备考时既要关注时事,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又要在思考时注意训练“由点到面”的发散思维和“从一到三”的联系思维。就像今年这个命题,看似是就“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这一时事而谈,但是切在“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一个小点上。
围绕这一点既可以从材料本身出发,谈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壮大的意义,突出“北斗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作用,从而论证“我国在世界导航系统(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中心。
同时,就“每一颗”这个概念而言,可以生发至其他方面或领域。如疫情下的个体和集体,小家和大家;国家发展腾飞中的个体和整体,个人和国家……
从论证思路上来说,可以围绕“个体对整体的作用”这一中心论点,谈个体的重要性,再延展到个体如何做,确定“不可缺”得“缺不得”两大论证层次,就“不可缺”谈为什么个体是重要的,再就“缺不得”谈如何发挥个体的功用。当然,两个层次的比例是需要灵活调整的,可视自己的立意而定。
至于论据方面,既可以使用平时学习中积攒的大量个体和整体关系方面的素材论据,如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推动历史前行的个体,同一时期不同位置推动社会发展的个体;也可以直接使用“防疫抗疫,人人有责,全体动员”这样的素材谈我国的抗疫;同样也可以使用各国对于世界范围内抗疫的重要性这样的素材……
值得注意得的,此类议论文要尽量避免写成“就事论事”的时评文,可以在“点面发散”方面多一些思考,在论证层次上多一些逻辑,在论据使用上更丰富多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