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过关测验(2)

标签:
2019高考2020年高考热点 |
分类: 语言基础 |
高考文言虚词过关测验(2)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1山东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B.拱手而问曰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011广东
A.其智能亦自可韬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1安徽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A项的第一个“之”是代词,这里指代先生,第二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不要翻译;B项第一个“因”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第二个“因”是介词,相当于“通过,经由”;D项的“乃”是副词,第一个相当于“才”,第二个相当于“竟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1浙江
A.
C.
17. B(B项的“因”都是表承接“于是”。A项的“所”都是助词,与后面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但它们指代的意义有所不同,前者指“……的人”,后者指“……的事”;C项的“而”,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D项的“于”,前者是介词“在”,后者是介词“与、同”。)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011江西
C、庄助复为请告
【解题透析】B(A、以均表目的;B、表承接于是,就/表转折,却;C均为介词“替”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1湖南
A.则或咎其欲出者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解析:A项那些,指示代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0山东
A.童子亦欲学之乎
B.遂言甫于朝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D.听其召募
【标准答案】B【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0天津
A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B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D
【答案】A【解析】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就”的意思。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后一个“而”是连词,但表示承接(顺承)关系。C项前一个“以”是介词,“把”的意思。后一个“以”是介词,“按、在”的意思。D项前一个“为”是介词,“被”。后一个“为”是动词,“成为”的意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0浙江
A.其唯《易》乎
B.拂衣而出
C.遂得免焉
D.复还于蜀
答案:B。
解析:而:皆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010江西
10.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解析】A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接。B项“于”都是介词,在。C项“之”,前者是助词,凑足音节;后者是指示代词,这。D项“乎”都是语气词,表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