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过关测验

标签:
2019高考2020年高考热点杂谈 |
分类: 语言基础 |
高考文言虚词过关测验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008北京)
A.
B.
C.
D.
【答案】B
【解析】B都是“如果没有“的意思。A前一个所,助词,后面加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后一个所,与为搭配表被动。C,互相,偏指一方。D连词,于是;介词,趁机。
【错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掌握不准确,不牢靠。
2
A.
C.
前焉是兼词,后焉是代词。前何是什么,后何是为什么。两个而都是承接。前以是修饰,后以是目的。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008山东)
A.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A项第一句中的“所以”表凭借,是“用来……”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所以”是表示“……的原因”。B项中的“以”都是连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008广东)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A(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08安徽)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王元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解析】:答案:A。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08浙江)
A. 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D【解析:与:介词,跟,同。A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08湖南)
A.
B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
D
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08福建)
A.
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胡为乎迎迎欲何之
D.
秦亦不以城予赵
A项“之”,一为代词,他;一为助词,无实义。B项“而”,两者皆表顺承,无实义;C项“乎”,一项相当“于”,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一项用在句中,表停顿。D项“以”,一项表凭借,译为依据;一项表示动作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9.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008上海)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007北京)
A.被创流血,至难也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C.百工维时,遮绩咸熙
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