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来梳理了一下私信,发现粉丝中有许多人对收视率提出了质疑,归纳一部分之后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不断更新中):
一、对收视率调查方法的质疑。收视调查公司现在采用的调查方法多样,现在大多数电视台及公司采用的数据调查公司,主要的调查方法有两种,即日记卡和测量仪调查法。日记卡是发放卡片,让大家填涂,15分钟为一个时段,填写收看内容。测量仪是连接电视机的仪器,可以记录电视观众每分钟的收视情况,要求家庭成员观看电视之前,首先按键确认好自己身份。而新兴的收视率调查公司,采用的是机顶盒实时回传大数据的测量方法,前面提到的公司也在某些大城市开展了类似试点。粉丝质疑:日记卡误差大,测量仪易污染,既然都注意到了机顶盒大数据的好处,为什么新兴公司能展开,而传统测量仪公司那么多年还仅限于几个大城市?
二、对收视率调查公司本身的质疑。有粉丝认为,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其本质属性是追逐利益,如何将利益最大化,是公司需要考虑的内容。因此,公司推出了诸如全国网、35城、71城、29省网等等诸多网络,让每家电视台都能找到自己的G点。如果此处配广告语,那有一句现成的很合适:总有一款适合你。这种带有盈利性质的公司,在面对高额诱惑的时候,如何能保证客观公正性?树大有枯枝,即使整体没有问题,如何能保证高层、中层、甚至底层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品格?难道仅仅靠自律?
任何事物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群众监管和参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下。等全部梳理完毕之后,我会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为大家解答一部分疑惑,我自己也不明白的,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前一篇:收视分析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