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电视收视率与网络口碑之关系
——浅论电视营销的做法
电视台节目或者收视率与网络上的口碑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之间能否互相影响相互转化?怎样将两者之间统一起来?如何将网络口碑以及影响力转为电视评价体系中的收视率?
这是小事儿关注并将长期研究的一个方向,今天抛砖引玉,与大家探讨一下。(鲜花的拿来,臭鸡蛋的不要)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口碑的意思有三个:1、指人们口头上的赞颂。2、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3、亦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俗语)。简单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口碑是指非商业的,通过特定圈子的人际交流而形成的、对于某些人或事的看法。而节目/电视剧的网络口碑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网名通过BBS、论坛、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分享、转发、评论等多元交流互动形式而产生的对节目/电视剧的综合看法。
随着网络视频及社交媒体应用的大中华,很多电视观众也成为网络用户,上网追个节目,看个电视剧成为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节目/电视剧的网络口碑与电视收视率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CSM公司基于这个考虑,将微博&电视联动发布了一个微博电视指数,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处于自娱自乐的阶段,但是这个问题引起了官方的注意,也是一大进步。
经过小事儿的分析对比发现,网络口碑与电视节目/电视剧之间的相互影响显然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影响的因果关系,以及两种影响的相互转化、如何转化、转化率有多少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在针对不同节目/电视剧的眼睛中,小事儿发现,有的节目/电视剧的收视率高峰早于网络关注及口碑高峰出现,有的则是网络关注及口碑高峰更早出现。小事儿认为,前一种的出现,是节目的品质带动了口碑的出现及发展,而后一种的表现,则是节目或者电视剧播出之前的营销宣传等赚足了眼球。
但是这种相互影响力有多大呢?多好的节目在网上会有多大的关注度和口碑,其与收视率是否成正比,有时候并不尽然。而有些事前营销摊子铺得很大,宣传铺天盖地引起观众极大兴趣但是真正开播时收视又了了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又是怎么样造成的呢?这需要专业人员的进一步研究。
其实,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利用电视收视与网络口碑之间的影响关系展开网络营销了,尝试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引导网民主动传播节目的正面消息与评价。通过引导网名的网络社交圈,提高节目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以期最终能在电视收视率方面有一个正的影响。
这种营销的作用,见仁见智,小事儿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可取性的,起码起到了一个广而告之的作用。一个节目和剧的开播,如果我知道了,可能主动去看也可能不主动去看,但是有50%看的可能,如果我不知道,那根本不可能主动去看。当然这存在着看了之后是否离开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层面更深入一些,即找到什么样的宣传点才能引起网名的共鸣,让它在第一时间不得不去看,而不是事后去网上找重播,也不是过去看一眼就走人,这个宣传点是否重要。现在的网络广告和营销还单纯停留在写一段话,发几张照片就拉倒的阶段,网名一看就烦,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即你不发我还看看,你发了我更不看。甚至是直接取关也不是不可能,除非你有独家资源,让网名不得不关注你,但是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宣传还是要做的,万一转化了呢。这都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有针对性,要找对人,不要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讲,错误的营销起到的是反作用,还不如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