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追本解疑惑—观看罗明亮《小数的意义》点滴思考
(2021-01-20 12:38:41)
标签:
课题研究听课反思 |
分类: 2019小课题 |
寻根追本解疑惑
观看罗明亮老师《小数的意义》感受很多,首先就是在教学上多钻研,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去研究,将最根本的原因引导启发给学生。其次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分析问题和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并且告诉学生做题的思考方式,在每节课潜移默化中渗透审题的方法。最后就是自己也在其中学到的很多知识,丰富并完善自己对小学知识体系的理解。最后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在思考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这就需要自己以后把每一个知识相关联的知识都要掌握并理解,才能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从根源学到新知。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去理解小数的意义,采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碰撞一步一步深入思考主动建构并完善自己的知识链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易理解掌握,学有所获。当然,罗明亮老师课堂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能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重点,进行启发引导以及适当时候的追问、疑惑等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猜想—验证,真理也就慢慢涌现。
1、什么时候平均分成“10”份,“100”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数都是十进制,然后拿出一个不足1的正方形,让学生说这是多少?在这里就是让问题启发一部分学生,再让这部分学生的回答启发剩余学生的思考。也就是基础好的带动基础薄弱的。对于基础薄弱学生引发认知冲突:涂色部分不够一个正方形不能用“1”来表示,就要想办法。这也就是小数产生的原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不足“1”的事情发生,就要用小数、分数表示。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想到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启发薄弱学生,再次引发全班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1”平均分成“10”份,为什么不能分成其他份数?明白小数是因为不足“1”产生,也要满足十进制计数方法。这里也就和北师大版中的小数是相通的,利用生活中文具店的价格认识小数,在生活中,不足一元我们要借助新的单位角来代替,从而理解小数的十进制。
再次也说明了小数的产生并不是直接把一个物体直接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份等,而是在使用“1”为基本测量单位时,出现剩余部分不够“1”才将剩余部分平均分成“10”份,再出现剩余部分不够“0.1”才将剩余部分再次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思考过程也就符合生活实际,在遇到实际问题学生也知道怎么操作。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依托支撑。
2、巧妙引出数轴
怎样涂可以表示0.536?引导并思考根据生活实际,首先把这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先涂其中的5份,表示0.5,再把另一份表示0.1的再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3份,再把表示0.01的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6份,这样涂出来的部分就表示0.536,更加清楚地理解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而不是看到0.536直接平均分成1000份涂其中的536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找出0.536的部分,但是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还是很麻烦,对于理解意义也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必要。
接着再通过摆弄图形引到数轴上,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轴上表示小数,进一步明白小数的意义,掌握另外一种表示小数的方法。也就是,数学就是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最佳的联系点,架起桥梁,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作为老师不仅是在教学生知识还要研究、钻研每个知识产生的原因,以及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知识,并和以往的知识进行建构串成一个体系。要研究思考在不同阶段、不同问题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抓住他们各自的生长点发展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知识的建构和与旧知的本质联系。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考起来。
何为讲道理?就是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之前明白:为什么要学?学习过程中掌握:本质上理解这个数学知识?学习完后醒悟:这和之前学过的知识是有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