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标签: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
分类: 2019小课题 |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7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会求速度。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雷雨天气会出现闪电打雷的现象。你知道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看到打雷呢?这跟什么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到底什么是速度呢?(在其旁边画一个大的问号)接着看。
二、探究新知,感知速度。
1、明确速度和路程、时间有关。
课间有三位同学在谈论谁走得最快?你们来当裁判!
出示信息:从家到学校,笑笑用了4分钟,淘气用了6分钟,奇思用了6分钟。
(让学生体会只告诉时间是不能判断快慢的!)
出示信息:笑笑家到学校是360米,淘气家到学校是360米,奇思家到学校是480米。
(让学生体会只告诉路程也是不能判断快慢的!)
引导发现快慢和时间、路程都有关系。
2、初步认识速度。
出示时间和路程信息
同桌讨论:谁走得最快?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师板书)
笑笑
淘气
奇思
思考:为什么要计算一分钟行驶的路程?
预设:时间相同,路程越长,走的越快。
追问:什么是速度?
生回答。
那到底是不是你们说的,我们继续研究。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计算出速度?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3、认识速度单位,读法以及表示的意思。
出示问题:(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2)小青骑自行车,2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生口述算式,师板书。40÷5=8(千米),16÷2=8(千米)。
追问:看结果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
继续追问: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让学生自己添加:8(千米/秒)
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一秒飞行8千米。
让学生修改第二个小题,全班交流并纠错。(8千米/时。)
提问:笑笑的速度你可以用速度单位来表示吗?
(学生没有擦掉每分钟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到重复,就需要把每分钟走擦掉)
再让学生修改淘气和奇思,全班交流并纠错。(但是要明白这两种都可以表示速度)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
4、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意思?有多快呢?
生回答,全班纠错。
追问:这些都表示速度,说明我们刚才说的速度是不全面的?你能说完整吗?
引导学生理解只要是1时、1分、1秒、1年、1月内所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或者:时间单位只要是数量1就行(擦掉速度旁边的问号)
解决刚才的问题:在雷雨天,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
学生回答。(多叫几位同学回答,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
同学们能用刚才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速度是不是只有快呢?
出示比较慢的速度:蜗牛和乌龟的动态图,让学生体会并说一说他们爬行到底有多慢?
三、巩固新知,辨析知识。
1、判断。
(1)鸭子游完72米用了9分钟,蜗牛爬行40米需要5小时,所以它们的速度是一样的。
(2)小明跑完400米需要2分钟,他的速度是200米。
(3)周末王叔叔开车回家的速度是90千米/分钟。
2、解决实际问题。
(1)大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小车:4小时行驶220千米,谁行驶的最快?
注意:速度单位的书写。
(2)飞机飞行的速度是12千米/分。12千米/分表示什么意思?1小时飞行多远?
注意:问题求的是路程,单位是千米。
3、备选:理解了速度和如何求速度,请大家回答下面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140千米,汽车每时行驶7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学习完这节课,你有什收获?对速度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让学生明白速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是由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组合而成。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