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标签: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
分类: 2019小课题 |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刘靖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第三节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第三节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数图形的学问”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它不仅是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创设了“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地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体会几何图形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与形象,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的过程,感受问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有序思考的活动经验,本节内容学生自主学习难度不大,课本中的两个情景虽好玩有趣,但考虑实际学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握手”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景,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但学生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完整表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多说多交流,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经历数图形的过程,逐步积累有序数图形的经验,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学生每人准备5根不同颜色的彩笔、直尺、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计情景,提出问题:谁愿意上来和我握握手,介绍一下自己?(2人需握一次)3个人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需要握几次?4个人呢?
2.自主探究,尝试画图:你能想办法把4个人每两人之间握手的次数表示出来吗?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1.初步尝试画示意图。
2.展示交流,优化方法:
(1)作品展示:选择3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无序、有序、有序+算式)
(2)交流评价:你是怎么表示的?(学生要说清楚自己所画图形表示的意思)哪种画法好?为什么?(有顺序,不会乱)
(3)讨论:怎样才能正确地数出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呢?
A.根据端点分: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怎么列算式?3+2+1表示什么意思?(先数从A点出发的线段有3条,再数从B点出发的线段有2条,最后数从C点出发的线段有1条,一共6条。3+2+1=6)
B.根据线段长短分: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怎么列算式?3+2+1表示什么意思?(先数短的线段有三条,再数比较长的线段有两条,最后数最长的线段有一条,一共6条。3+2+1=6)
介绍基本线段:像这样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
(4)像这样按一定的标准去数线段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转化成简单的数图形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突出以点的位置或线段长短为出发点进行有序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画图策略并体会画图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表达的条理性,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同桌合作完成:5个人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需要握几次呢?6个人呢?7个人呢?思考:每增加1个人,就增加了几条线短?
(1)汇报。
(2)对比发现:结合两幅线段图,将4+3+2+1=10和3+2+1=6这两个算式进行对比,想一想,多增加的这个4是怎么来的呢?让学生看清楚增加的4对应的是哪些线段。
2.探索规律:你能发现什么?握手人数与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拓展:全班共47人,如果这47人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一共需要握多少次呢?(46+45+44+......+2+1=1081)
【设计意图:】将“握手”这一活动情境进行拓展,迁移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及有序思考的必要性。通过探索、交流、思考、讨论,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图形中蕴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推理能力。
四、应用规律,拓展提升。
1.数角。
学生独立数一数,算一算。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又是怎么算的?
2.数长方形。

学生独立数一数,算一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数三角形。
合作交流,指名代表汇报。
4.
解析:学生已经能够抛开情境直接列算式解决问题,但顾此失彼,没有注意到“往返”这一关键词,导致出现错误,实则是欠缺审题能力。
【设计意图:】将数线段的方法拓展到数角、数长方形、数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并发现数角、数长方形、数三角形与数线段的方法是一致的,举一反三,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思考做题方法,审题也能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词的方法提醒自己在思考时应着重注意哪一方面,以此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五、全课总结,梳理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
2.对你今天上课的表现还满意吗?
【设计意图:】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巩固所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自我评价,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板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明确题意 人数
发现规律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