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2021-01-20 11:38:34)
标签:

课题研究

教学设计

分类: 2019小课题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刘靖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第三节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第三节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数图形的学问”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它不仅是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创设了“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地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体会几何图形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与形象,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的过程,感受问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有序思考的活动经验,本节内容学生自主学习难度不大,课本中的两个情景虽好玩有趣但考虑实际学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握手”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景,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但学生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完整表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多说多交流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经历数图形的过程,逐步积累有序数图形的经验,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学生每人准备5根不同颜色的彩笔、直尺、草稿

【教学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计情景,提出问题:谁愿意上来和我握握手,介绍一下自己?(2人需握一次)3个人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需要握几次?4个人呢?

2.自主探究,尝试画图:你能想办法把4个人每两人之间握手的次数表示出来吗?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1.初步尝试画示意图。

2.展示交流,优化方法:

1)作品展示:选择3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无序、有序、有序+算式)

2)交流评价:你是怎么表示的?(学生要说清楚自己所画图形表示的意思)哪种画法好?为什么?(有顺序,不会乱)

3)讨论:怎样才能正确地数出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呢?

A.根据端点分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怎么列算式?321表示什么意思?先数从A点出发的线段有3条,再数从B点出发的线段有2条,最后数从C点出发的线段有1条,一共6条。3216

B.根据线段长短分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怎么列算式?321表示什么意思?先数短的线段有三条再数比较长的线段有两条,最后数最长的线段有一条,一共6条。3216

介绍基本线段:像这样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

(4)像这样按一定的标准去数线段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转化成简单的数图形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突出以点的位置或线段长短为出发点进行有序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画图策略并体会画图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表达的条理性,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同桌合作完成:5个人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需要握几次呢?6个人呢?7个人呢?思考:每增加1个人,就增加了几条线短?

1汇报。

2对比发现:结合两幅线段图,将4321=10和3216这两个算式进行对比,想一想,多增加的这个4是怎么来的呢?让学生看清楚增加的4对应的是哪些线段

2.探索规律:你能发现什么?握手人数与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拓展:全班共47人,如果这47人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一共需要握多少次呢?(464544......211081

【设计意图握手”这一活动情境进行拓展迁移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及有序思考的必要性。通过探索、交流、思考、讨论,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图形中蕴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推理能力。

四、应用规律,拓展提升

1.数角。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学生独立数一数,算一算。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又是怎么算的?

2.数长方形。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学生独立数一数,算一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数三角形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指名代表汇报。

4. 从甲城到乙城共有6个车站,往返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解析:学生已经能够抛开情境直接列算式解决问题,但顾此失彼,没有注意到“往返”这一关键词,导致出现错误,实则是欠缺审题能力。

【设计意图将数线段的方法拓展到数角、数长方形、数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并发现数角、数长方形、数三角形与数线段的方法是一致的,举一反三,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思考做题方法,审题也能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词的方法提醒自己在思考时应着重注意哪一方面,以此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全课总结,梳理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

2.对你今天上课的表现还满意吗?

【设计意图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巩固所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自我评价,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板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明确题意                   算式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画示意图         4             3+2+1=6

      有序数图形           5           4+3+2+1=10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不重复、不遗漏       6            5+4+3+2+1=15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发现规律       7            6+5+4+3+2+1=21

解决问题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