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三步法
(2014-03-02 01:05:52)课外文言文阅读三步法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多为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以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课外阅读理解三步法。
下面以2011年陕西省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为例,进行阐述。
2011年原题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答案】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第一步:初读文言文,整体感知
中考所选课外文言文一般篇幅短小,内容多为叙事写人类,写景抒情类。所以在平常的练习中,我要求学生初读课外文言文一定要形成整体认识:如果是叙事写人的文章首先明确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情。如果是写景抒情类则请学生明确文言文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么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找到作者通过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阐明主旨的句子。
如例文初读可以明确为叙事写人类,所写的是学生们通过初中文言文《出师表》《隆中对》以及小说《三国演义》已经非常熟悉的人物:诸葛亮,学生对于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晓天下事”的智慧,以及为报刘备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初读文章可以感知文言文写的是诸葛亮做事赏罚分明的事情。这一点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经写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学生通过背诵可以脱口而出。而文中所写“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也正应证了这一观点。
第二步:再读文言文,迁移所学重点字词。
这个过程中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是非常重要又易被学生忽视的一点。
运用现代汉语语感和词语积累也非常重要,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一脉相承的。
1.
2.
3.
4.
5.
6.
7.
以上重点字词的迁移均源于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
1.
2.
3.
4.
5.
6.
7.
这些词语都是在初中文言文中反复出现,教师也引导要求学生积累掌握的词语,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学生要主动形成再次阅读时迁移运用所学文言词语的习惯。
第三步:三读文言文,完成相关试题。
此环节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不要有畏难情绪。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第一题为判断题,较之以往词语解释难度降低。
(1)“抚:安抚,抚慰
(2)“益:利益” 为现代汉语常用义,在《爱莲说》中曾经学过“香远益清”译为“更加”结合语境,解释错误。
(3)“亲:亲人 “ 古汉语中《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亲”为“动词,亲近”。在《大道之行》中“不独亲其亲”第二个“亲”为“亲人”,结合语境“亲人”解释正确。
(4)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B“虽”的用法和意义,课外已经明确为“即使”;而课内也为“即使”
C .“以”的用法和意义,课外明确为“因为”,课内为“目的连词,来”
D“而”的意义和用法,课内外均为表示转折。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答案】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此题为简单的课文内容理解题,要求结合《出师表》,要求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和主旨。
经过这样的三步法的反复练习,相信同学们会逐渐树立起攻克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这一难题的信心。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言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注意分类积累方法的传授,也要在课外阅读理解的练习中不断总结方法,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也为阅读喜欢的课外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