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学习问卷调查

(2014-03-13 20:45:59)

文言文学习的问卷调查

1.      你喜欢文言文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2.      文言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考试    B了解传统文化    C学以致用    D其他

3.      文言词语积累的主要途径:

A课堂教学    B自己积累        C 练习巩固

4.积累文言词语对学习文言文的帮助:

  A有帮助      B帮助不大        C必不可少的基础

5.文言文学习中的主要困难:

A文言词语积累    B文化、背景生疏    C学而无用     D其他

6.文言文背诵篇数:

  A10篇以上     B 6—9篇         C3—5篇     D2篇以下

7.文言文背诵情况:

  A背诵困难     B能理解性背诵    C语感好背诵容易

8.课外文言文理解能力:

  A理解困难     B逐渐提高        C课内理解依然困难

9.在写作中运用文言名句:

 A没有          B有过,不多      C 经常

10.最喜欢的课内文言文及原因:

11.阅读过哪些课外文言文:

 

统计结果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是针对初三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学生已经完成了初中三年的文言文课程学习,正在复习备考。本次参加问卷调查的有123人,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1.喜欢文言文的学生有28%,不喜欢的有12%,一般的占60%。

调查显示初中三年学习,学生对文言文整体喜欢程度不高。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恶情绪,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不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2.文言文学习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71%的学生选择了教材要求,为了应对考试,22%的学生选择了了解传统文化,6%的人选择了为了学以致用。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这样的学习必然是只注重了文言文的工具性而轻视文言文的人文性,让文言文学习沦为应试工具。文言文的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教师为了应试,课堂教学总是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而在文言文情感挖掘、作者风采了解、相关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畏手畏脚,唯恐课堂教学时间不能高效利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一份人文的情怀,少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心灵的互动。

     3.文言词语的积累途径78%的学生选择了在课堂教学中,3%的学生选择了自主积累,18%的学生选择了练习巩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这一方面突显了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两一方面也应证了我们的课堂是体现文言文工具性为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多了功利性少了文化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审美情趣,成了课堂教学的点缀。

   4积累文言词语对学习文言文的帮助有54%学生选择了有帮助,有40%的学生选择了文言词语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石,有6%的学生选择了帮助不大。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即文言文的工具性的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大部分同学通过文言词语的积累,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事实上,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应该注重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性。

5.文言文学习中的主要困难46%的学生选择在文言词语积累环节,17%的学生选择在文化背景的了解上,28%的学生选择了不能学以致用。

     调查结果显示了文言文学习的尴尬处境:课堂教学以文言词语积累为主,中考考查以文言词语的考查为主,但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困难却仍然是文言词语的积累,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和文言文学习中“文”和“言”的割裂有很大关系。

6.文言文背诵情况10篇以上者占42%,6至9篇者51%,3至5篇者7%。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文言文背诵篇数为10篇以下,实际上初中阶段课后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就有近三十篇。学生对背诵的文章缺乏信心,为什么呢?

7.文言文背诵情况调查,20%的学生学习过的文言文依然不能流利地背诵,70%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后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还有9%的人认为自己文言文语感好,背诵文章轻而易举。

调查显示理解性背诵是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有效方法。理解性背诵是符合记忆规律的背诵方式。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后理解性背诵文言文。但也有部分学生背诵困难。

8.课外文言文的理解情况,课外文言文理解困难的学生占29%,  课外文言文理解能力逐渐提高的占68%,课内文言文理解依然困难的占3%。

调查显示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经过三年的文言文教学,文言词语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可见,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9.在日常写作中运用名句的:没有使用的占42%,有过不多的占55%,经常使用的占3%,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偶尔能在交际过程中使用文言名句,但是使用频率不高,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曾使用过文言名句。再次暴露出文言文学习中教与学只关注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使学习成为考试的工具。

10.学生最喜欢的教材上学过的文言文及原因,统计如下:

第一名《岳阳楼记》第二名《出师表》第三名《陋室铭.》

上榜理由:第一名生动的景物描写,极具画面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第二名作者真情流露,对人忠诚,对事负责,极具人格魅力;

          第三名语言凝练,朗朗上口,尽显古人闲情雅趣。

     调查分析:从学生所喜爱的文章来看,我们的中学生是极具审美眼光、鉴赏能力的。也看以看出我们课堂教学的过程,虽然还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是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现在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背景下,教师尽量在课堂上寻找文言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衡点,让文化走近课堂,让工具性的掌握帮助我们让文化走近课堂。

11.学生读过课外文言文的占68%。所读篇目为:

《论语》、《史记》、《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千字文》、《弟子规》、《三十六计》、《资治通鉴》等等

调查情况分析:68%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学生的阅读的时间跨度、深度、广度还是让人欣慰的。但是这个数字还是让我们感觉触目惊心。反思我们的教学,今后应该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纳入今后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文言文来读,来摘抄,来交流,来背诵。将文言文阅读纳入平常的阅读计划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