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民之术与治吏之法6

(2013-04-20 12:17:24)

第十三类:匮才乏术,无所进益。从前有一位叫做宓子的官吏,一天到晚十分忧郁,愁眉不展。他的朋友有若惊讶道:“你怎么几天时间内苍老到这种程度?”宓子道:“君主不知道我没有才能,而派我去治理一个县,我因此发愁成这个样子!”有若听了后叹道:“治理民众是有一定的法则和技巧可以遵循的。懂得法则与技巧,即使保养得像少女那样有姿色,国家还是可以得到治理;不懂得法则与技巧,难道日理万机,操劳成疾,甚或一个月之间老得跟八九十岁的老人一样,就可以治理了吗?”

跟宓子一样“匮才乏术,无所进益”的官员倒是不少,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能力水平有限,即使努力想提高,但底子太薄,终无所成。其二,初始时为官的目的,便是为了找个铁饭碗,以便养家糊口,精力根本不在本职之内(或不完全在),凡事仅是例行程式。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便是:既不尸位素餐,也不兢兢业业,差不多则可。其三,自身条件不差,但受正统教育的时间过长,缺乏正确的治理观与方法论,一时找不到“有所进益”的方法。

西周之南宫适,清代之遏必隆,都是扮演着这类角色——在一个无关痛痒的位置,从一个无关痛痒的角度,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这类官员相比于以上官员中的不称职者虽稍稍优秀,但也已是平庸。倘若此类官员占据了官场的大多数岗位,社会发展则会进入瓶颈甚至倒退。

尽管这种倒退也许并非是这类官员所愿目见的。

可喜的是,在朱元璋的治下,这类官员的数量得到了控制,只是偏于一隅。

第十四类:察时投机,见风使舵。没有是非,没有善恶,亦没有对错。在这类人看来,一切都是机会。成王败寇这四个字遂成了此类人的座右铭。看看老谋深算的公孙弘,两易其主的陈平,认贼作父的吕布,便明白了他们何以时而“慷慨正义”,时而“缄口不言”,时而“卑怯懦弱”。

事情成功了,他们往往沾沾自喜。假若失败了,他们绝对不会从自身上找原因,而是大呼:“我不过站错了队而已!”或是:“愚蠢的时代,不让智者出生!”

第十五类:傲视困苦,励志创新。在中国这个把一切科技发明视为奇技淫巧,把一切真话视为猛虎毒药的国度里,居然出现了张衡这位既求真务实,又有重大科技发明的良臣。他让我们可以肆意的探索浩瀚无垠的天幕,同时不用被大自然发动的雷霆之怒所左右。

只有张衡这类官员在任,才配说出人定胜天的话来。否则,则不过是对灾难者的一句无意义的安慰,或别有用心的想要聚集大众,为己所用。

“那些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好一句对人定胜天的肯定,好一句对宿命安排的不屑。

然而陈胜、吴广的目的,亦不过乘时以自王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