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国家中的“七正九不善”
(2013-04-09 18:54:42)《七正九不善》
《孟子——公孙丑下》有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时下的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千古未有之格局,我浩浩中华英才辈出!我行我素,放浪形骸者有之;急公好义,救死扶伤者有之;贪图小利,丑态毕露者有之;大奸似忠,大为似真者,亦不乏其人!为使社员明善恶,懂是非,不以一家一派之言为名言至哲,本社社长赵丹阳遍观《八观六验》、《反经》、《菜根谭》等一十三部著作,特撰“七正九不善”,以垂鉴当时,讽喻世人。
七正
人有辞拙而意工,言逆而事顺,可不恕之以直乎?
人有朴呆而辞讷,外疏而内敏,可不恕之以质乎?
人有犯难以为上,离谤以为国,可不恕以忠乎?
人有守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欲,可不恕之以公乎?
人有不屈己以求合,不祸世以取名,可不恕之以直乎?
人有从仄陋而进显言,由卑贱而陈国事,可不恕之以难乎?
人有孤特而执节,介立而见毁,可不恕之以劲乎?
此七子者,或‘位卑未敢忘忧国’,或‘万死不敢易其节’,或‘明察烛私,殒身不恤’,或‘引义慷慨,直陈时弊’,非历代王朝所言“别有用心,篡权谋逆”八字所能蔑也。韩非子曰:“夫良药苦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劝也。”信然!
九不善
人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
人有貌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
人有害同侪以专朝,塞下情以壅上,可不虑之以嫉乎?
人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虑之以谗乎?
人有因赏以偿恩,因罚以作威,可不虑之以奸乎?
人有外显相荐,内阴相除,谋事托公而实挟私,可不虑之以欺乎?
人有事左右以求进,托重人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
人有和同以取悦,苟合以求进,可不虑之以祸乎?
人有悦主意以求亲,悦主言以取容,可不虑之以佞乎?
国家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乃是:
三辰失行不足惧,天象变见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竭不足惧,水旱虫蝗不足惧也;
贤士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也。
九贼当途,可使政衰民疲,此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