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

(2022-12-17 00:04:49)
标签:

教育

分类: 工作坊
      教海无涯   学无止境
                                            ——新课标学习心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充满希望与丰收的季节,我校有幸邀请到了汉滨区教研室的资深小学语文教研员李铁军老师为我们做了“一起向未来,走进新课标”的2022版语文新课标培训,整整两个下午,学校小会议室座无虚席,李老师满怀激情、细致入微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理念、特点等等,为我们一线教师迎接新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听完后不敢说受益匪浅,但最起码让我对“新课标”又多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同时也激起了我加快学习“新课标”的信心。以下是我听完讲座后的一点感受。
    一、课标是新的,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没有变。相信在过去介绍新课标的讲座或文章中,我们听得最多的词就是守正创新。不难看出,建国以来,课标的多次改革和修订,无疑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效,更有用。但无论怎样改,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表达,并能够在生活中去运用。所以,我们对照旧版(2011年)和现在2022年版课标可以发现很多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变,那就是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标准没有变。识字、阅读,甚至连语法、修辞知识的要点,识字、写字的基本字表,常用字表、古诗文背诵等都没有变化。
     二、课标的站位更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立德树人”,更加彰显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这一点是时代发展,历史前进的必然结果,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金标准。众所周知,近年来我们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排、我们的教育大环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育者必须要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谨记“立德树人”。
     三、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将“语文素养”升级为“语文核心素养”,表述也更加清晰,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这样一来使得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更有方向感,操作性更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依靠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引领并在语文学习中逐步提升的。而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彼此是不可分割的。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有文化传承,文化的理解,都应该是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的,同时这四个目标是综合完成的,必须协调发展。
     四、关于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个宗旨性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语文课标的独唱,是由顶层设计提出的,最后转化、落实到各个学科,包括我们语文学科。那么语文学习任务群究竟是什么?其实我的初步理解学习任务群就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学习的课程的内容。新课标提出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就是六个方面的教学的内容,或者是学习的内容。那么这些学习的内容(任务群),其实跟前面课程目标是相通的,很多地方甚至是重复的,我们教学中要做的是对其进行整合。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创设一个情境,设定一个典型任务(六个任务群),在这六个任务群下边的某一个项目中进行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实践性。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不再是单篇课文的教学,不再是文本为纲,它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在一定的情境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合作伙伴式的、探究式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
     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航。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任重道远。而一直坚守在教研一线,以李铁军老师为代表的专家们一定会带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在实践中去领会课标精神,让我们能够尽快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文:龚小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