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宫门位于后大庙中轴线以北,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北楼门。光绪年间重建,改称北宫门。北宫门坐南朝北,是颐和园的主要宫门之一。其建筑形式为2层歇山式楼门。面阔10间,周围有廊。
前檐2层明间悬匾额
“凤策仰辉”,后檐2层明间悬匾额“兰馨菊香”。北宫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罩门。
深冬的苏州街。三孔桥西侧。
三孔桥东侧。
春日苏州街,三孔桥。
后溪河中段的三孔石桥,苏州街以该桥为中心向两侧展开。
三孔桥西侧。
苏州街,位于后溪河中段,始建于乾隆年间,仿照江南苏州的水街修建的皇家宫市,原名万寿买卖街。全长约270米,建筑布局摹仿了浙东一带常见的“一水两街”的形式,以后溪河中段的三孔石桥为中心向两侧展开,两岸60余座铺面鳞次栉比,以河当街、以岸做市。
万寿买卖街的铺面房,尺度较小于一般建筑,每间面积仅为一般建筑的四分之一。建筑形式纯属民间典型的铺面房,不是宫廷中的大式作法。
青瓦、灰砖、粉墙,描绘了江南民间房舍的朴素清淡,而牌楼、牌坊及拍子的修建上又使用了北方的风格,以北方建筑富丽、浓艳的色彩渲染点缀于江南清秀妩媚的水乡之中,营造出皇家园林特殊的宫市特色。

三孔桥东侧
据《内务府黄册》中不完全记载,买卖街上有楼房十余座、拍子六十座。建有牌楼者至少六座、牌坊十五座。其中,履祥斋售鞋、妙化斋售供器、经纬号售绸布、吐云号售烟草、云翰斋售文房四宝、怡古斋售文玩、品泉斋是茶馆、芳雅斋是酒楼、通裕号作银号生意、芬芳楼卖花、鸣佩斋卖乐器等等,民间市上五行八作几乎面面俱到,但是买卖街由太监扮商人,宫女扮顾客,甚至鞋靴、果菜等商品俱是木制假品。宫市只是假作买卖、供帝王嫔妃感受江南风物,玩味江南民情而已,并无实际的商业功能。
后湖岸边苏州街上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86年重建苏州街,1990年9月对外开放。
慈福牌楼(松堂北牌楼)题额“慈福”(面北)。慈福牌楼坐北朝南。黄色琉璃瓦顶。
慈福牌楼,位于松堂广场入口处,始建于乾隆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松堂原是一座古松参天的大庭院,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80年修复四大部洲时,改建为松堂广场。
慈福牌楼(松堂北牌楼)题额“慧因”(面南)
清漪园时,松堂的北、东、南三面各有1座牌楼,东牌楼题额:旃林(面东)、莲界(面西)
,北牌楼题额慈福(面北)、慧因(面南),西牌楼题额宝地(面东)、梵天(面西)。现除北面的慈福牌楼已经恢复外,其它2座仅存雕刻精美的夹杆石。
松堂广场前,东牌楼残存的雕刻精美的夹杆石。
沿松堂广场前东面御道东行不远是寅辉城关。
四大部洲松堂广场前,西牌楼残存的雕刻精美的夹杆石。沿西面御道西行不远是赅春园遗址。
后山东部景点
寅辉城关,位于万寿山后山中御路上,苏州街东南角外。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
寅辉城关西邻一座石平桥,下有水门。寅辉城关左控山谷,右临后湖,关前石桥横跨深涧,俨然一处雄关要塞。
西面券门上石额“挹爽”。
寅辉城关西侧石平桥下深涧是东桃花沟
寅辉城关东面
城关上檐3层(中层为菱形),前后12个垛口,城墙上1层城楼。城关上建筑东西向坐落。歇山顶。
东面券门上石额“寅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