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2015-04-25 07:00:00)
标签:

颐和园

花承阁

多宝琉璃塔

六兼斋

旅游

杂谈

分类: 皇家园林
花承阁遗址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位于寅辉城关以东的中御路南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是一组庭院和佛寺混合的建筑群。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全部建筑坐落在直径约60米、高约7米倚山势筑成的半月形砖砌高台上。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立面图
        花承阁院落依万寿山后山的坡势分做2层台地,北面建有2柱牌楼山门,院中置太湖石及石座。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多宝琉璃。上述两图片来自颐和园网站。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院落北面山门遗迹
        花承阁于乾隆十九年时(1754年)已经建成,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破坏后残存殿址、砖墙、石雕、假山。多宝琉璃塔和石碑因是砖石结构,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院落北面山门2柱牌楼遗迹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原由莲座盘云佛殿、多宝琉璃塔、花承阁及六兼斋组成。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莲座盘云佛殿遗迹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高台的中轴部位为莲座盘云佛殿,坐南朝北,面阔3间,前后有廊,硬山顶。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佛殿莲座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莲座盘云佛殿遗迹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太湖石及石座。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莲座盘云佛殿东配殿遗迹
        东西配殿坐落在下层台地上,均面阔3间。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莲座盘云佛殿西配殿遗迹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高台的外缘半月形弧形游廊遗迹
        高台的外缘建37间半月形弧形游廊。弧廊的东端接六兼斋,西端接花承阁。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假山洞遂后是六兼斋。高台的外缘半月形弧形游廊东端接六兼斋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排水孔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六兼斋遗迹
       六兼斋坐落在洞壑穿插的叠石平台上,地势高旷,视野开阔,是欣赏良辰美景的佳处。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唐朝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慨叹滕王阁“四美具,二难并”,乾隆自诩此处兼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和“贤主、佳宾”二难,故延其意名建筑曰六兼斋,并赋诗曰:“湖山雅号赏心主,风月堪称乐事宾。若问六兼斋好处,率逢美景与良辰。”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高台的外缘半月形弧形游廊西端接花承阁。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遗迹
        花承阁面阔3间,依东高西低的陡坡而建,面东为1层,面西为2层。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花承阁的南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小院,院中有南北2层台地,上层台地上耸立着八面七级的多宝琉璃塔。塔前牌楼为2柱1楼,面阔2.9米。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小院下层台地上竖立着一座御碑,上镌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乾隆御制多宝塔颂。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多宝琉璃塔高17.6米,八脊攒尖七重檐,汉白玉台基,塔身用浮雕着596个佛像的彩色琉璃砖镶砌而成。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多宝琉璃配以白色的须弥座,平安如意雕花汉白玉石栏,镀金的宝顶,斑斓彩错,极为绚丽。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多宝琉璃塔建在这组建筑的最高处,造型挺拔秀丽,修长的塔身在绿树丛中显得光彩夺目,成为后山东区风景构图的核心。

颐和园春晓,花承阁遗址
在四大部洲上远眺多宝琉璃塔
        花承阁选址在一个从山坳里突出来的其状如舌的小山包上,建造高台更强调了这个局部地貌的典型特征。高台前沿与地面的高差达7米,台与后山干道之间留下一片宽约30米的缓坡地种植松林,西面山谷里一片桃花,建筑群隐藏在这道翠屏之后,加大了景深感。路人只能通过树隙隐约窥见高台,正面无由通达。这样就自然而然的渲染了建筑的神秘气氛。从高台上眺望远山近景,耳闻梵铃钟磬之声,有飘然欲仙的浪漫感觉。
       照片拍摄于2015年3月下旬和4月初。介绍文字源自颐和园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