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访鲁夫山君书斋,得大医精诚墨宝
(2013-08-10 09:35:31)
那天,我们来到著名的中医大师杨增良先生医馆,一进门就看到那装裱一新,龙飞凤舞,遒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大医精诚”,充满药香的医馆弥漫着几分墨香,更让我对大师增加了几分敬佩。

中医大师正在询问病人,看着他那专注的样子,我们不便打扰,便先和他的女儿进行了交流。杨增良大师的女儿,热情洋溢地告诉我们:也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她从小在姑姑身边,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书法和国画也情有独钟,她认为书法能够让人平心静气,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国画能够在笔下栩栩如生地描画出各种形象,颇有成就感,于是她非常喜欢书法和国画,也时常参加一些书法交流会,以求提高自己的水平。
那日,是到青年书法家侯拥军的书斋参加书法交流会的日子,杨增良女儿非常重视,便千叮咛万嘱咐地要父亲带她前往,没想到父亲赚了副墨宝回来,开心不已。
和杨增良女儿交谈的空隙里,我们看到病人离开,杨增良先生有了闲暇,立刻进行访谈,杨老是个爽朗的人,他愉快地告诉我们当时的经过——
交流会上,书法爱好者当场献技,纷纷展示自己的墨宝,并不断向著名的书法家请教,以求自己不断提高,“仰之弥高,攀之越坚”,会场上一片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我置身其中,也被浓郁的书法氛围感染,便径自来到鲁夫山君身边,凝神屏气的欣赏大师挥毫挥毫泼墨。

鲁夫山君,是一个对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程度和执着追求的青年书法家。他在面对着生活的波折,经历着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也曾经想过放弃对于书法的梦想,但骨子里对书法的钟情难以磨灭,让他毅然紧握手中笔,尽情抒写潇洒人生。就是这样的顽强地追求,让他跻身书法名家的行列,书法作品受到众人的青睐。
我对他早有耳闻,便想就近一睹他的风采,哪知就是这样的接近,让我有机会获得了他的墨宝。

鲁夫山君看到我走近,立刻热情地招呼,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完全没有成名书法家的傲慢和故作矜持,展现的是一副“回归民间”的状态,让我的心里不禁对他有了几分敬佩。在我看来,无论一个人事业多么成功,都是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给了他厚望,给了他首肯,给了他奋进的勇气和力量,所以,他无论拥有多少鲜花和掌声,依然是人民中的一员,而侯拥军也正是这么做的,当他的画在好莱坞受到热评,深受人们青睐时,他曾经说:无论自己的画留在哪里,在哪里收藏,自己依然是回归民间,表现自我。难得的虚怀若谷,才使他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静静地观赏着他奋笔疾书,似乎所有的力量都运集于笔端,借助那一根狼豪把自己的心愿、自己的感慨、自己的领悟书写出来,那字便凝聚了他的思想,闪耀着他的灵魂。而他写完后,点燃一根烟,便又铺开纸张,拿起了大号的毛笔,蘸满墨汁,开始继续书写,几笔就挥出了个“大”字,接着一气呵成,四个遒劲的大字跃然纸上——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是出自有“药王”之称的唐朝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它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就是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就是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要有“大慈恻隐之心”,并“普救含灵之苦”,一直以来,被我们从医之人奉为至宝,谨遵训诫,竭诚为人民服务。看着他写的四个大字,我明白了他的用心。写完后,鲁夫山君以这遒劲的四个大字馈赠,我欣然接受,并视为至宝。

当日,另一个书法家白景义先生也展示了一下自己所写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会场里掌声不断。

“大医精诚”这四个字,一直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把他悬挂在医馆的墙上,时时砥砺自己,秉承着“大医精诚之心”竭尽全力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远离不适,健康快乐地生活。
…………
杨增良先生虚怀若谷,再和他的交谈中,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医者追求至高境界的医者仁心。我们在此祝愿杨增良先生和侯拥军先生都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奇异的光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