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长城诗选刊——共度晨光》(149)期


标签:
转载 |
编者按: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大地,万物警醒的感受着暖,那暖是惬意的;当我们以赏读的姿态,清晨步入《长城诗选刊》的时候,瞳仁惊奇地感受到光,那光是闪亮的。【共度晨光】就是以每天第一时间的精品佳作给人以诗意而又惊奇的视觉,力荐好诗,并本着选好诗,荐新人,打造网络知名品牌栏目为先导,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诗韵中升起,让美诗佳韵伴随出升的太阳升腾……
试图逃离的砖头
那些砖头被砌成建筑的外壳
构成固体边界,阻挡外侵
不允许移动,承受层层压力
保持一个不变姿势已久
每个砖头都已记不清来处
或许没有了脱离土地的痛苦
烟熏火烤烧制令它们有形耐压
在随意分配的位置上体现坚忍
被涂层或贴面掩盖面目
命运于暗中生锈,无法发光
被组合成一种壮观形状
在壮观中被埋没地存在着
一直默不作声,亦无从拒绝
而当地基意外倾斜或被蚂蚁啃噬
砖头感到了不平衡和失稳危险
试图逃离,或将引起一场坍塌
脚 印聼雨lian
夕阳晚照
海水拍打着堤岸
浪花唱起动人的歌谣
沙滩,聆听落潮
船靠岸
晚归的打鱼人
脚步匆匆
遗留沙滩的脚印
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
一串串串脚印
在沙滩里
弹奏一曲《渔舟唱晚》
让《外婆的澎湖湾》
在海上飘荡
踏歌行箫笙-
沉迷白云深处
有阳光和忧伤
朦胧中,那朵千年的莲花
诱惑依然
也许一直游走在梦的边缘
或凝望长亭
明知是毒药,却
慢慢吞下
冬 夜杨辉腾
风来的特别狠,窗台的玻璃被抽了
三个耳光
没有哭泣,没有反抗
尔后就恢复了宁静
我睡在床上亲眼看见的,我想说出
一个骂人的字:三
但我还是没说出口
在一个人住夜晚,我自己在床上180°转身
到了季节的深处,天空很冷了
天空很空,空得只剩下冷
我对冬夜说
窝在我胸口的那几行诗句,明年春天是否会逃避春耕?
我很喜欢听母亲叫我的土名,叫了三十多年了还在用的土名
多想她再叫三十年。刚想一次,眼睛就控制不住局面
有一种东西,不经过允许
模仿葵花籽撒出去,闪光擦洗了黑
雪花,我等你飘来
干裂的风
在深冬的狂野吼叫
窜出烟囱的炊烟
仿佛也被寒风吹晕
围着村子乱转
我陪着年迈的母亲
又去医院检查
干燥的气候又放倒了
一个个老人和孩子
望着那天高云淡的晴空
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地默念
雪花
十二月的故事
梧州昕竹卿羽
翻开旧历,昨夜的风
叼起了,一尾呼吸
敷衍了一行时间缝隙
窥探者,井口下的残月
钥匙穿越了分水岭
无垠的雪羽,漂白了
静谧谎花上的屋瓦
一缕风,孤寂的——
掘取大野仰止的星光
眺望街市,潜伏者
灯红酒绿,宰杀了
一枝跳上树丫的鹊鸣
夜之混沌,泯灭不了
围城内,纯净的荷塘
枯枝月光下,盘点
故事中的角色
一摞骄奢,流落十二月
未灭的灯火,始终执拗地
淘洗着末节的寒凉
一把伸向光阴的年末
寻觅柳巷中绽开的细节
喧闹后,聆听剥落的残花香
无风无雨亦无雪
蓝 天
眼眸
深邃
一场风一场雪
淹没了身影
一米阳光照射出童年的呀呀学语
青涩让月光作伴
摇曳的芦苇无意中成为证人
青草悠悠
浪花潜伏在胸间
唐诗宋词溢出浅吟
琴瑟情歌漫出低唱
镜子的背面无风无雨亦无雪
适合宁静
我走在岁月的深处
陪着心中的那朵云
在空旷的原野里沐浴
月半弯
游记,让人心动
独特的风景画
你,是否会想起
一个人
站在异域,放飞心情
多少往事如风
多少灯火阑珊
一朝一夕
一花一草
唯有,今夜有约
天 路阿强2391480290
村头老槐树伸手刺破天穹
风对着树下的老石头
刀刀下的是绝命狠手
老石头裹上一层又一层过路人的红衣
通红的刀光笑傲英雄的史诗
这样的的景象已经延宕千年
一个物种以英雄的气概创造出厄尔尼诺
石头却在冥顽中蜕化出气通山河
有一天石头终于张开惺忪的童眼
起身站立成老槐树的同仁
抓住一捆刀风掸掸身上经年积淀的红花
把碎红铺在脚下延宕一条弯曲的天路
天地之间谁弹起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神曲》
天路尽头三个背影齐眉远山的峰巅
夜 归
高楼群里
高楼正在土里发芽
雨说来就来了
风裹着冰刀
随意驰骋
基槽再也无法浇灌了
收工吧
尽管心痛被雨水冲走的钱
工头还是满脸堆笑
被汗水泡暖
即使睡在雪堆中也不觉得冷
雨撑着伞
家撑着我们
东西南北的脚板
被生活聚成伙伴
车灯是一串串珍珠
我们只有隔着玻璃期盼
想起故乡的儿女望穿远方
疲惫的全身瞬间就充满了力量
摇曳的火苗能温暖寂寥的寒夜
如果今天能打来电话,请不要惊慌
那一定是走出险境,把红旗插在顶峰了
太需要这个消息了,因为每一段路
都已沾满深深浅浅的疑虑和懊丧
充满诱惑的硝烟,渐渐退出火热的战场
隐藏在心底的战壕,仍交错着道道残梦
风钻出太阳的眼,抚慰灼伤的绿叶
散乱的灰烬,还能燃起一丝丝希望吗
余波在叶面上起伏,被时间淘洗过的冷
沉淀出剪不断的思念,黄抑或绿的心事
轻轻地飘落,沉着而镇静,期待着
摇曳的火苗能温暖寂寥的寒夜
与 冬 书
刘德清
和往年一样
今冬我依旧不生炉火。如果感到寒冷
我会想起他们:或许是亲人,或许是陌生人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热源
他们像灵魂之药
想一遍就足够温暖一冬甚至一辈子
但我依旧感谢你!冬
谢谢你让这浮躁的世界安静下来
让那些老人坐在太阳下面翻晒平淡而充实的一生
让苍天能听到最后一枚叶子落下,破成弱势群体的声带
嘶哑的喊着挣扎和渴望
喊着老天那并不存在的慧眼
喊着喊着就喊来了一场大雪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循声走来
她路过朱门,朱门正在用炉火焚烧寒冷
她嗅到了酒肉的变质
她划着最后一根火柴
而你,这寒冷的冬
才刚刚开始
我( 外一首)
莲 叶
阳光越来越薄
一只雀子朝南飞走
向远方延伸的路
赶在一场大雪到来之前
抖落多余的颜色
我无法承认,我是十二月里荒芜的女人
------风多么好啊,更深的夜晚
我是水袖长飘的女人,在春色里摇曳
雪开始下
风从北来。剩下的冬天
重返年轻,流淌小小的光芒
真的,我没有那么想你
此刻,雪开始下------
哦,我还能仰望它
交出一些不动声色的起伏
然后,沿原路返回
你是我错过的一片帆
与你的邂逅
是在夕阳下一个落雨的午后
心和绿叶一样浸着泪珠
擦肩而过
我被你的目光打动
但没有感受到些许的温暖
等你转身
心中的泪已经滑落
虽然潮湿
已无需你来烘干
心念只是那么一瞬
错过便是永远
你,是我最美的相遇
却只能是我错过的一片帆
真不忍看到
老天错把夕阳安在你炯炯的双眸里
太阳和月亮
假如太阳直线坠落
该怎么躲
迅速跳过几座山
跨过几道河
假如月亮光线并不柔和
倍感刺热
哪来的月朗星稀
荷塘无月色
太阳远在无限
却近在每一朝的抬首
月亮藏在梦里
却浸染着夜色的边边角角
假如低下了头
暖暖地感恩太阳笼罩的光
明明暗暗中顺索前路
就不会一次次踢着石头
翻出那许多跟斗
假如不曾贪恋梦境之美
悠悠地守望夜空中的星星点点
春夏秋冬吟哦应节的诗
就不会因失散的时光
而去为寂寞写悼词
太阳若近了会灼伤
月亮若圆了会忧伤
敏感词集锦(六)重庆唐刚
暗 语
不说话,不打手势,只眨眼神,心有灵犀
你望着她,她望着你,虽一言不发
却有万千话儿在心里,心里有一个解不开的结?
那个结,理也理不清,千头万绪
因为,有一道鸿沟,始终不能逾越
只好,用此种方式,回答谜底……
鬼 胎
一群人,污七八糟,乱轰轰地
在探讨一个问题。问题是,他们各怀鬼胎
都在盘算着,如何对自己有利
只有一个人沉默不语,他凝视着天花板
出神。突然,他从座椅上猛地跃起
说:思想不统一,休息。明天,再议……
我是谁?
摸黑走路,他自然而地走到了停尸房的门口
他抬起头,定睛一看;天啦,停尸房
他赶紧回头,看见有只猫,正从停尸房的
墙壁上飞身而下,他吓倒了
摊在地上自以为死了,好半天他才清醒过来
他喃喃自语:我是谁?我是谁的灵魂?谁的尸体?
飘泊者
像一群迁徙大雁中那只受伤落伍的孤雁
是落在了无人的荒郊野地?
还是落在了枯草丛中,作最后的挣扎?
多想回到同行的雁群中,飞向温暖的栖息地
孤雁啊,我灵魂的飘泊,多么像你
灵魂
一转身,我就看见了你的影子
在暗夜的微光下,晃来荡去,你是一个
多么孤寂的人啦!是什么让你变得如此孤寂?
你不回答我,我也知道你的心思和秘密
为了不甘寂寞,你选择了寂寞
情愿在孤寂中,走完你的生命之旅……
闲话阅读(杂文)
◆
孙柏昌
久不读书了。
多久?很久。
那本德国小说《天使之城》,本来是放在床头的,终于被家人收拾走了,最终成了台灯的底座。于是,我的台灯愈来愈挺拔了。
之前,我和家人一直默默地进行着书的战争。取走,取回;再取走,再取回。
即使不读不读书了,也要故作读书状。这是不是很虚伪?
网上,时有世界各国读书排行榜。我还不想自甘堕落,扯了国人的后腿。
无可奈何花落去。我的确读不下去书了。
许多年来,睡前读书一直是我的舒乐安定。午睡,夜眠,都要看一会儿书,十几页或三五页,总是要闻一闻书香的。一旦没了书的陪伴,入睡好象有点艰难了。先前,好象有一个概念,倘二十分钟不能入睡,就应该算作失眠了。最近,不断变换着伎俩,迎接睡眠。意念导引小周天,意守丹田,侧睡,仰卧,等等,倒也可以入睡,却终究不如读书。
近日,我的床头又换了一本加缪的《局外人》。终于又开始了阅读,终于又有了舒乐安定。
其实,这应该感谢那次小说研讨会。
显惠在发言时说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他说,他用两天的时间读了作者两本书。他竟然保持着阅读的兴趣与速度(当然,我觉得应该是快速浏览)。于是,我与他交流了几句读书。先前读书时,我与他经常互通有无。也许,他的书架上还有我的几本书,我的书架也有他的几本书。那时,都曾经过疯狂阅读的岁月。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好象顿悟了一下:
也许——可以换一本书?
于是,我就抽签似的选择了《局外人》。之前,读过的。也许读得太快,没有注意到译文的语言。这一次,慢了。觉得我的老乡郭宏安真的翻译得很好。我也欣赏他的翻译的美学追求,传达原作风格,才是最高境界。
我很看重一本书的语言。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前几年,《狼图腾》一度红火。我曾借来一读,却无论如何也读不下去。语言太稚嫩。最终放弃了。也失去了一次感受思想撞击的机会。
博客里,也有几个真正的读书人,同样也令我羡慕。
早前,我也曾以读书人自居。现实中,网络里,也曾经有人让我推荐必读书目。我也会大言不惭开出一个长长的书目。
许多年前,一家电视台曾经想作一个有关读书的专访,我拒绝了。我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去过孙犁的家,我看到过那一大排浩浩荡荡的书橱,真的让人泰山仰止。这世界,有几个人如孙犁先生那样博览群书呢?他晚年的随笔杂文,是他丰厚文化底蕴的最好展示。
今天清晨,我在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偶然想到,也许,我的床头应该同时放上两三本书?卡夫卡,可是最好的舒乐安定。或者,别的一本什么散文。
我阅读,只是为了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