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观察物体》
(2018-10-22 15:08:3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数学校本教研 |
第5单元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1及练习十六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图形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3、
4、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萝卜,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小组长把小象放在桌子中间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1)小组合作体验“拍照”
出示合作要求:
平视小象,仔细观察,想一想:我在小象的哪一面?看到小象的哪些部位?
“拍”完后,从老师发给你的4张照片中,选择你“拍”到的那张,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图片,从立体图形过渡到平面图形
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1)交换位置观察
(2)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师:为什么你们看到的都不一样?因为我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大象的。
师: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全面地观察大象,怎么办?
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2
2、情境模拟,明确位置
学生汇报
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六、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