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今天|4月21日《景泰蓝》特种邮票

(2022-04-21 08:29:11)

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今天|4月21日《景泰蓝》特种邮票

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今天|4月21日《景泰蓝》特种邮票

2013-9T《景泰蓝》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2013年4月21日发行2013-9T《景泰蓝》特种邮票1套6枚。

(6-1)T  元•缠枝莲纹鼎式炉 80分 1199.96万

(6-2)T  明•出戟花卉纹花觚 1.20元 1199.96万

(6-3)T  清•天鸡尊     1.20元 1199.96万

(6-4)T  清•缠枝莲纹多穆壶 1.20元 1199.96万

(6-5)T  清•兽面纹提梁卣  1.20元 1199.96万

(6-6)T  明•缠枝莲纹直颈瓶 3元 1199.96万

志号:2013-9

邮票规格:30×40mm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16枚、版式二12枚(2套,发行185万版)

整张规格:版式一150×200mm、版式二184×150mm

版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计者:夏竞秋

资料提供: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

印制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邮票资料:

(6-1)为“元·缠枝莲纹鼎式炉”。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清宫旧藏。通高28.4厘米,口径17.1厘米,炉为圆形,双冲耳,鼓腹,三圆柱形足,貌似铜鼎、朴实庄重,炉内置铜镀金胆。炉腹上部以一道镀金弦纹线将炉体图案界为两部分,线上部以绿色珐琅为地,饰白菊纹12朵;线下部以蓝色珐琅为地,饰缠枝莲花纹6朵。三足均以蓝色珐琅为地,饰彩色菊花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此炉是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

(6-2)为“明·出戟花卉纹花觚”。花觚分三段,撇口、束颈、圆腹、腹部出戟,圈足外撇。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掐丝饰花,上绘五彩缠枝莲纹,中托莲花,其颜色对比强烈。花觚造型古朴优美,线条流畅。规矩大气,赏心悦目,色彩绚丽。现收藏于北京观复博物馆。

这件花觚为明代皇室书房陈设品,仿商周青铜器造型,色彩搭配素雅,属明代皇家掐丝珐琅文房插花具。早年流落海外,曾经被人改为台灯,为了走线,底部被打了一个眼儿。原本花觚的底部有“景泰年制”四字款,由于被钻了一个眼儿,四个字里有两个字残缺不全了。“景”和“制”是完整的,“泰”和“年”各缺了半个字。

(6-3)为“清·天鸡尊”。清乾隆时期作品,通高18.9厘米,身长13.4厘米,口径4.5厘米。天鸡呈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凳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体以红铜做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有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该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神异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6-4)为“清·缠枝莲纹多穆壶”。清乾隆时期作品,通高53.4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14厘米。壶圆筒形状,僧帽口,龙柄,龙流,盖顶嵌珊瑚珠为纽。口沿、横箍和底座上嵌有多色宝石,整体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壶通体饰缠枝花卉纹,花朵大小有别,排列有序。足上嵌长方形铜镀金片,上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多穆即蒙语“奶茶”,多穆壶是蒙、藏少数民族盛装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情。清代满族亦以此盛装奶茶,乾隆年间曾以多种工艺进行仿制,有瓷、银、漆器等质地,但在装饰上又融进了汉文化的元素,因此粗犷、柔美兼具,一般都制作得十分考究。

(6-5)为“清·兽面纹提梁卣”。清乾隆造办处珐琅作造。通高26.5厘米,口径10.2-13.2厘米,卣扁圆腹,器身上敛下阔,有盖,方提梁,圈足外撇。器身上部饰一条铜镀金回纹带,界出颈、腹两部分图案。颈部正、背面中心饰兽面,两旁配飞凤;腹部饰双凤相向飞舞。盖面饰4条螭纹。足内光素镀金,中心錾阳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卣为商代盛酒器。此卣造型仿古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细致,无论掐丝、釉色还是磨工、镀金等,都足以反映出清中期掐丝珐琅工艺水平之精湛。

(6-6)为“明·缠枝莲纹直径瓶”。明宣德时期作品。清宫旧藏,高22厘米,口径2.9厘米,足径9厘米。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通体以浅色珐琅为地,饰掐丝填红、宝石蓝、黄、白等色珐琅釉的缠枝莲花纹。足内镌刻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造型庄重,珐琅釉质细腻,色彩纯正。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套邮票背景采用暖灰色,有效地拉开前景与背景的距离,更加突出主体。不但能够衬托出景泰蓝的蓝色之美,同时也赋予了画面古朴、传统的“中国味道”。印制采用调频超高网线多色印刷方式,将金属油墨置于下,色彩位于上,金属的光泽透过彩色若隐若现,很好地表现了景泰蓝器物的丰富色彩与质感,精致逼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