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内容(一)

(2020-05-22 14:59:5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的7个任务群之一,在8学分的必修课程中占1.5学分,仅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分少,可见其在必修课程中的重要性。如何理解这一任务群,如何让这一任务群在课程实践中得以有效实施,不仅决定着高中语文课程基础性内容实施的水平,也决定着高中语文后续课程实施的质量。

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标的描述中不难发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并不复杂,总的来说包括:

任务群学习内容:一是思辨性阅读,二是思辨性表达。

思辨性阅读学习内容:一是论说名篇,二是时事评论。

思辨性表达学习内容:一是学习书面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二是学习讨论和辩论。

课标要求,思辨性阅读的课内篇目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内容是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按照这个要求,思辨性阅读中的论说名篇部分会有更多比例的中国古代论说作品进入我们的阅读视野。这类作品重点学习什么?课标中说“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这个表述的重点在后半部分。

任何一篇论说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固然是学习者要理解和掌握的,但思辨性阅读的重心当是“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论说的方法,我们之前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考虑,但这种考虑只是作为理解作者论说技巧的一部分,基本上把它与论说的语言特点同等对待。这里说的“方法”,更多是探讨作者阐述技巧背后的理性依据,即作者为何要用这种阐述方式而不是那一种。

用现代的理性精神去面对中国传统经典论说名篇,会有怎样的火花迸发?令人期待。中国传统文化重接受认同,轻质疑多元,因此以分析、求证为特征的逻辑思维在古人言说中是不被重视的,甚至是缺失的。今天,当我们从作者论述观点的逻辑视角进入文本内容的学习时,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起码,学习者的思维水平、思维能力与之前的课程学习相比会有不同。

除了中国古代论说名篇,还有现代中外论说名篇的阅读,虽然二者要求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但从现代中外论说名篇的视角,我们更能看到观点阐述的逻辑性与深刻性,更能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