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数学教学应该区分不同的层次和要求
(2024-12-23 08:40:31)分类: 教学随笔 |
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高考是数学教育的诺亚方舟。如果没有高考,大多数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失业,因为没有那么多想学数学的学生。
这话有点过头,因为即使没有高考,还是有人愿意学数学的。一是没有相应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很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基于此,很多人不得不学数学;二是的确有人把数学当成智力游戏玩,这些人喜欢研究数学,尽管这样的人是极少的。
数学很重要,必须有很多人学才行,但是,我们现在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学那么难的数学是不合适的,特别是让学生经常做那些繁、难、偏、怪的数学练习题更是不应该的。
有些解决问题的技巧性特别强的方法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已经没有了学习的必要,因为计算机很容易解决那些问题。
中学的数学教学应该区分不同的层次和要求,这是此前大家的共识。对中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有些学生很难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他们只要掌握最为基本的数学知识即可;第二,大部分学生是把数学知识当成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工具来学的,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只要能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即可;第三,喜欢数学的人,他们有能力、有兴趣学习那些在多数人看来深奥晦涩的数学知识,这样的人比较适应现在的中学数学教学。
要把“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到实处,就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和要求的数学。
不区分层次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浪费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少学生面对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些人因此而焦虑不安。
有些管理者的想法是好的,他们希望学生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他们希望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是,难题太多、太难,大部分学生是难以完成的。让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鼓励、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是必要的,但不要逼的太紧,否则,结果一定是出力不讨好,并且结果也不会好。
要鼓励人积极进取,要给积极进取的人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给不愿意上进、没有足够进取能力的人留出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