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的差异在解答常规问题时已经形成了
(2024-01-12 17:36:49)分类: 教学随笔 |
高中数学考试题常有压轴题。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中的压轴题,一般多为选择题的最后一道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道题,还有解析几何和函数的综合题。
压轴题有两类,一是综合性强,二是技巧性强。
综合性强的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比较多,那些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掌握的不是很熟练的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对综合问题的解答,他们常在解答的过程中出错,或者做几步之后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
技巧性强的题,主要是想不到破解窍门的办法。
有家长问我:怎样做能让孩子突破压轴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无法回答,我甚至怀疑有没有这样的方法。
要说没有这样的方法好像也不合适,因为的确有学生能完整解答一张试卷中几乎所有的问题,当然包括压轴题,并且不出错或很少出错,那些学生是真正的凤毛麟角。
解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老师都教过,并且这些知识和方法大部分学生都会,但是,能不能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间却有很大的差别。
老师教的是基本知识和方法,老师能教会愿意学习的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答常规题,解答综合题、难题、压轴题要靠学生自己。也就是说,解决难题的能力不是老师(至少不是一般的老师)教会的,要靠学生自己。
从考试的结果看,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与考试成绩特别好、几乎满分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在难题、压轴题上,因为他们都能正确解答常规题,并且几乎不出错。
差异真的只是在能不能解答难题、压轴题吗?对常规题的解答间没有差异吗?
对常规题的解答,结果都是正确的,看起来没有差异,但实际上是有差异的,差异在于解答这些题他们所用的时间和方法。
我以两小时的考试时间为例来说明问题。解答完常规题,有的学生用了不到80分钟,这些学生会有40多分钟的时间来解答剩余的难题、压轴题,他们自然就有可能突破全部或大部分难题、压轴题;有的学生解答常规题用了10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些学生差不多有20分钟的时间来做剩余的难题、压轴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一般只能选择一道或两道难题、压轴题来做;有的学生做常规题用了几乎两小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勇气完成对那些难题、压轴题的解答。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看到难题、压轴题会直接放弃,他们在考试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这些题应该怎样做。实际上,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很少研究怎样解答那些难题。
平时都不做的题、做不出来的题、不反复研究的题,考试的时候能靠灵光一闪做出来吗?
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解答常规题与大多数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算能力很强,记住的结论也很多,对常规方法的使用非常熟练,对常规问题的解答非常熟悉,对问题中各个条件之间联系的洞察力远超一般学生,因此,他们能很快完成常规问题的解答,他们也因此才有时间研究那些难题、压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