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2022-10-06 17:15:34)分类: 教学随笔 |
中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数学学习上的具体体现。
先要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最基本的应用,这相当于是进一步学习的根据地,在根据地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所学知识的应用,新拓展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的根据地。
比如,我们对二次函数的学习,从开始时的自变量取全体实数(即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开始,到研究限定取值范围的二次函数,再到研究含有参数的二次函数,即我们常说的“动轴定区间”和“定轴动区间”问题,再到研究限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且含有参数的二次问题,再到可化为二次函数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问题,这就是一个在新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就会影响下一个甚至几个环节的学习。
某一环节有没有掌握好,一般来说当时是看不出来的,问题会在后续的某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暴露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不好。
实际上,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对于所学的知识,一次性弄清楚、不吃夹生饭的说法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很多知识我们都是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才认识了它们的价值和作用。
反复不仅是简单的重复,更是在拓展过程中的回顾。
拓展是学习上向纵深的发展,在拓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所学知识横向间的联系,弄清楚这些联系能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比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式sin2α+cos2α=1与圆、椭圆的三角形式的参数方程之间的等价关系,常见的一些三角代换实则是圆、椭圆的三角形式的参数方程的应用。
再比如,充要条件与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把条件p所涉及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P,条件q所涉及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Q。条件p是条件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集合P是集合Q的真子集;反过来,条件p是条件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于集合Q是集合P的真子集;条件p是条件q的充分必要条件,等价于集合P和集合Q相等;当条件p是条件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等价于集合P和集合Q之间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
学习新知识、巩固已有知识,再学习、再巩固,在这样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我们就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是多数人的学习方式。极少数的天资特别好的人,可以做到一次性学明白,更准确地说,他们需要反复的次数要比我们多数人少很多。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搞清楚所学的知识,更准确地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反复,但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时间的限制使得反复的次数不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