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念佛人才能得到诸佛真正的护念?
(2022-05-27 15:19:40)放生返程途中农用车翻车造成学佛人半数死亡。有一家三口放生时溺亡。印祖文钞中念佛吃素老太竟被汽车压死。李炳南主持的精进佛七中仍有几人遭遇魔障,调理几个月才逐渐恢复。黄念祖提及的精进念佛僧人最后上吊而亡。悟道法师讲述的经常打精进佛七的环保车司机后来却跳楼自杀了。近现代天灾人祸频发,罹难者中决定也有念佛人。试问,这些皆是念佛人,二十五位大菩萨及诸多护法都干嘛去了?读过阿弥陀经的念佛人,不是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吗?这不是迷信吗?家里供佛就能永保平安么?该出灾祸的照样出,能得感应的毕竟还是少数。
由上文可知,真正得佛护念的是同生性菩萨,即分证位的法身菩萨。为什么?法身菩萨已证自他不二,佛一加持,法身菩萨就会以佛念为自念,念念与佛相应,不会再生下堕之心。本愿法门鼓吹的纯他力加持,只要弥陀一加持,念佛人就会如何如何。其实只有证入不二的大菩萨们才能真正做得。名字位念佛人,虽也得佛加持,但破戒造恶的不还是继续做着呢?不要总是一厢情愿的想,临终时佛一加持就怎么怎么样。其实,佛一直在不间断的平等加持着所有念佛人。正因名字位人有严重的我执我见,种种烦惑扰心,才造成与佛不隔而隔,佛的加持力用如是才被削弱。法身菩萨能得广大护念,不是佛偏爱,而是障碍佛加持的见思等惑已被伏断。能得诸佛加持力用的大小,不是佛决定的,而是因每位念佛人各自见惑思惑烦恼轻重而有差别。“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相似位人在一心念佛时兼得弥陀他力冥加增上,故可入分证位,护念效果与法身菩萨同,这是二力法门的殊胜之处。“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这说的是通护念,虽然观行位名字位人,也得弥陀通护,但其护念效果已经远远不及相似位人了。越往下,护念效果越差,尤其是名字位人。很多学佛人平时持戒不严,常常破戒造恶。当定业恶报现前了,哭爹喊娘说佛菩萨不保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目光短浅,只能自作自受。念佛人作恶时,佛仍然在平等加持啊。天天念佛号,偶尔烧烧香,结果烦恼习气一来,早把佛陀教诲抛到脑后了,能怪谁呢?
要知道,佛虽神通广大,却不能单方面直接改变众生定业,也不能代替众生忏罪。佛菩萨尚且不昧因果,安世高几次偿还命债。念佛人学了净土法门,知道了带业往生,就误以为弥陀可以全权包办,大错特错。带业往生实是带惑往生,是相对通途自力法门断惑往生而言。横出三界是平行转生,由娑婆同居秽土转生极乐同居净土,又极乐无三恶道,下三品五逆十恶罪人若想转生,必须念佛忏净三恶道诸罪,恢复善人身份,方蒙接引。并非罪恶之人不必忏罪就直接横出转生极乐。带业往生决非带罪往生。《观经》明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这个诸罪消灭,却是大有文章,不可粗浅理解为,只要念念佛,就能诸罪消灭(参考阅读《念佛、忏悔、功德、灭罪、菩提心之间的关系?》)。佛不是万能,不能只凭他力,就可灭掉念佛人性罪定业。如果性罪定业不除不忏,虽能念佛,该堕地狱的还是要堕地狱,该堕三涂的还是要堕三涂,佛也没办法,你不回心忏悔就不能被救。如慈云灌顶大师《念佛人一百种果报》中所言,念佛人头三条果报即是三恶道。就算弥陀可强行接引,直接将罪人神识送去极乐,结果会发生什么?罪恶之人,以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心现识变的仍然是地狱三涂,根本见不到极乐圣境。佛若能直接改变众生定业,代替众生忏罪,虚空法界早就无六道无轮回了,佛早就度尽一切众生了。
《阿弥陀经》中写得很清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定要注意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不是能念佛就叫善人,只有合格的五戒十善之人,才可称作善人。《观经疏妙宗钞》判中品下生世间善人对应的往生阶位为——观行位初品。这个阶位判定很关键,说明真正的善人须是具足一定证量的,不是谁谁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是善人就是善人了。《妙宗钞》判世间善人对应的阶位与十六观第三观地观成,所对应的阶位相同,皆是观行位初品。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供给念佛人判断各自是否是合格善人的判别方法——一心念佛时可观见弥陀化身。地观成时,世尊言其已得三昧,临终决定往生净土。也就是说,善人一心念佛时,已经是最浅的念佛三昧定境了,故而可凭见佛三力而定中观见化佛。另外,只要生至极乐的念佛人,即圆证三不退。而决定往生者,虽然当下还未往生,但临终已往生决定,无有障缘。从而最终推导出,能证观行位初品的念佛人,相当于间接已证三不退,不必到临终往生后,就已经“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很是不可思议。若依通途教理,最低位不退必须证至相似初信位,行不退为七信位,念不退是分证位法身菩萨的境界。所以印祖一再告诫学人,不可用通途教理来论判净土法门。由此可知,念佛人若达真正善人的标准,已入观行位,具足最低伏惑事一心不乱,不再起惑造业,可三昧定境中见化佛,可修定善灭定业,可忏尽恶道诸性罪,正念决定不失,念念与佛相应,决定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护念的效果远远大于名字位通修未修的念佛人。合格的念佛善人,可修出定善,转灭定业,故而绝不会再遭遇前文所列的车祸溺亡等横死定业。念佛人只要能念念与佛相应,时时随顺菩提正道,必然时时刻刻得十方诸佛持念而护,魔不得其便。这也正是为什么祖师大德开示,真发菩提心而念佛者,可却魔的真正原因。
至于精进念佛而遭遇魔障的人,往往是发心有偏,或贪图神通感应,或急证一心急求见佛,或不离名闻利养,或夹杂贪嗔痴慢,多与佛心不相应,菩提心虚伪故,虽在念佛,却属虚假之行,难得佛持,故而魔得其便。正如善导大师所言的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占察经》也言,杂乱垢心者虽诵我名而不为闻。得佛加持护念,须是与佛誓愿相应。最关键的就是发菩提心,念佛人信愿必须与菩提正道相应。不发真实菩提心,虽能念佛,心若不转,难生真实功德。得佛加持护念,亦是修德有功激发性德妙用。若没有真实功德,必不得诸佛加持,以自心烦惑遮障佛性外显,亦障他佛故。念佛人若仍破戒造恶,无惭无愧,不忏罪心,虽能念佛,心逆菩提,非但不生功德,亦不灭罪,还会毁坏之前累积的功德。恶道性罪,生前不忏,临终必须得忏。否则,就算临终最后之际,能渐入特殊定境而凭自力观见弥陀,亦非真佛,不得佛持故,必不能最终往生,仍然难逃三涂定业恶报。祖师大德一再告诫后学,念佛持戒,持戒念佛。印祖言,善人念佛决定往生,心与佛背便难往生。
未得定心之人,虽然散心念佛也能灭罪生善,但是忏性罪及灭较重定业的效果,远远不及定善。如若今生或宿世所结横死定业先于成熟,念佛人遭遇灾祸横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急难中称念观音易得感应?不至诚称念就不普门救度呢?观音也是不能直接灭众生定业的,不是不救,是救不了。就算观音现在用神力暂时帮助了溺水者,但此定业未除,将来因缘成熟,此人还是会再次遭遇溺亡横死,这就是定业的特点。为什么称念观音就能救呢?散心念佛难灭定业,但人在急难时,念佛之心非常恳切,如救头燃如堕深渊,此时至心称念观音,正是一心不乱境界。虽然短暂,却修出了定善,转灭了当下的定业,自性观音自然现前。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平时念观音今得感应,往昔功德当下得用;另一种是今念观音获救,感应后必定痛改前非深信佛法,未来功德当下能用。有人称念观音亦不得感应,以心不真,只是利用之心,就算获救,未来仍是恶人。不管怎样,能得观音普门示现者,必定是修出了定善,转灭了定业。那么,如果念佛人一直不能证得最浅定心,岂不忏不了性罪,灭不了定业,根本往生无望了吗?不必担心,念佛人临终时有胜方便,正是临终的特殊性,让散心位人也平等获救——临终特殊定境的存在,可以让未得定者也能忏净性罪转灭定业。具体细节可参阅《散心念佛人临终也能见佛往生的原理》一文。散心念佛人生前能做的,就是严持戒律,精进修行,忏悔罪心,以防或有横死定业发动,先于往生成熟,突然顿死,往往很难把握临终正念,错失往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