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证治学理论观点之一
2022-03-28 15:00:36
一、人体生成观
左占国
北京智康国际中医院
2022-3-28
人体生成观或称人体生成论,是相对于西医构成论而提出的。认识论决定方法论,生成观和构成论的根本不同是对认识物质世界结构关系和属性整体事物及其时空切入点不同的必然结果,正是由于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故产生了东方元气说和西方原子说两种哲学认识指导自然科学实践,从而产生了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西医的构成论是机械唯物主义时代的产物,表现出了明显的静态空间的认识局限。构成论的基本思想是:宇宙及其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宇宙中基本构成要素的分离和结合,可以说古希腊自然观和机械论自然观都含有这种思想。他们否定宇宙万物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思想,把宇宙看做是机械决定论的,否定了事物本身的随机性,否定了世界的历史性和创造性,由此在自然科学中表现为无时间性(无论是牛顿力学还是量子力学,方程两边的时间t都可消去)。大量科学事实特别是康德的星云演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着构成论自然观。相对论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客体的性质与在其环境的整体关系中的生成性,粒子物理和场论所揭示的大多数基本粒子的不稳定性和生灭转化性,非平衡态热力学所揭示的系统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条件下、借以形成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的自组织性,尤其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对宇宙早期热历史的“考古”中所揭示的物质的种种形式(如粒子、辐射、真空等)和性质(不对称、时空等)的生成和演化,成为了生成论转向的标志。物质能量信息是相互转化的整体,由自然的生成性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得出自然具有有机整体性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先于关系物;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世界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世界是动态有序的整体;层创进化与自我超越;人类更大的意义与价值包含于自然整体的自组织进化过程中,而这个整体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的整体。这种自然的整体性不仅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给予揭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亦证明了这一客观规律。物质世界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的三维整体,在人体生命科学研究中,西医以构成论为指导选择了空间范围的结构进行形下器的微观研究,中医学以生成论为本原选择了时间层面的关系和属性进行形上道宏观考察,两者从时空的角度和物质体的三维层面切入,进行着人体生命科学不同侧面与层级的研究,可谓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由于东西方文化发源的不同,对同一个世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西医的构成论认为世界及其万物包括人体主要是由碳、氢、氧、氮、硫、磷六种基本物质构成;构成论的思维方式对人体的研究必须打开来看,由组织、细胞、分子、基因无限细分,打开来看虽然清楚但伴随着逐层细分而使生命信息丢失殆尽,并且不能从根本上揭示生命科学内涵;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的生成论认为世界及其万物包括人体是由气生成的。对此,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宇宙的产生与发展用“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进行了概括;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的自然存在物”进行了表述;哲学家康德与拉普拉斯则用“星云说”阐述了宇宙的生成观;《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老子》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先天地而生的物质就是中国古代哲学讲的气,就是道,就是无极亦即有生于无以及气一元论。无极生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是真理,道既规律,道是阴阳,道即是逝去的时间。伏義氏用他的天才想象一画开天两画辟地。爻象“—”既是天(阳),爻象“-
-”既是地(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既春夏秋冬;八卦既由天之四象:乾(天)、震(雷)、离(火)、兑(风)和地之四象:坤(地)坎(水)、艮(山)巽(木)组成。正如邵雍《皇极经世》对太极阴阳气化论焉:“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天生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措,然后万物生焉”(《观物外篇》)。这里所说的万物生焉,当然也包括人在内。《周易·系词》曰:“天一地二......天九地十”用卦爻之象配以河洛之数来说明天地的生成和万物的起止,认为1~5为生数,6~9为成数,奇、偶数相合,通过取象运数系统考察阴阳五行盛衰动静奇恒,用以解释和说明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中国古人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用气化阴阳等哲学概念科学诠释宇宙自然的生成和万物的发生发展。生成论思想是努力从个体向天体宏观拓展思维疆域以此探求事物本源及其联系与发展,这种轻器重道或者说轻质重理的科研路径,是通过观察现象把握本质规律从而实现医学目的的医学体系。利用这种象思维方法虽然不将人体打开来看,但足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事物的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按照事物内在运动变化规律来进行推理判断把握本质,通过对外部阴阳平衡与失衡状态的认识与把握,即可探知和调控人体内部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变化向着正性稳态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生成论观点对生命科学研究思维具有宏观整体动态的启示,从而在两千多年前就催生了人--七情--社会--自然--环境宏观整体医学模式。生成论认为“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明·张景岳曰:“阴阳和合,命之曰人”;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女发育之天数时称:“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形体。”援据《素问·五藏生成》篇名的启义,以生成二字阐发“生生之道”对命名的创意,我们以此称中医学的人体观是生成论观点。人体始于元气,是乾坤流转、天地合气的结果。“人始生,先成精”后通过胎孕期、婴儿期、少年期直到成年期,是经过一定的时间顺序整体地生长壮大,遵循人体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和藏气法时的规律演进。这和西医从分子细胞构成特异的组织和系统认知思维大相径庭。生成论与构成论虽都讲究整体,但西医构成论的人体整体,是以细胞等物质为单元,是由解剖单位有机综合的,是体现人体自身空间结构的整体而导致格局较小,正是由于西医研究方法在时空范畴上的自我限制,直接导致其结构性认知思维疆域的狭隘而倍感尴尬,具体体现在面对人体生命科学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相关复杂问题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认知上的先天不足、方法学的局限和技术手段的尴尬;而生成论的整体是气一元论的整体,把人体这一小宇宙放在心理社会自然环境这一大宇宙空间和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顺序中纵横思考并进行比较、鉴别、反思与展望,属于天人合一的整体、时空合一的整体和运动时空的整体。中医的整体因其时空的无限性而决定了思维疆域可无限拓展,具体体现在面对人体生命科学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相关复杂问题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认知上的突破超越、方法学的创新创造和技术手段上的与时俱进,故在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正在显示着中医药学超凡的宏观整体认知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及其学术优势。中医的人体生成观医学意义在于通过气化阴阳哲学概括,系统强化整体思维、运动观点和属性观念,科学揭示生命健康疾病与寿夭的内在运动变化规律源于阴阳的交化离合运动,用时间概念下的阴阳证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把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通过掌握人“生生之道”的“恒理”与“变术”,运用阴阳证治思维和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通过整合效应——阴阳承制调平作用机制和阴阳证治——调和治平方法,充分调动人体内外环境的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调平阴阳——长寿健康、阴阳调平——久视长生的诊疗防治与健康长寿目标服务。
阴阳证治学理论观点之一
一、人体生成观
左占国
北京智康国际中医院
2022-3-28
人体生成观或称人体生成论,是相对于西医构成论而提出的。认识论决定方法论,生成观和构成论的根本不同是对认识物质世界结构关系和属性整体事物及其时空切入点不同的必然结果,正是由于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故产生了东方元气说和西方原子说两种哲学认识指导自然科学实践,从而产生了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西医的构成论是机械唯物主义时代的产物,表现出了明显的静态空间的认识局限。构成论的基本思想是:宇宙及其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宇宙中基本构成要素的分离和结合,可以说古希腊自然观和机械论自然观都含有这种思想。他们否定宇宙万物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思想,把宇宙看做是机械决定论的,否定了事物本身的随机性,否定了世界的历史性和创造性,由此在自然科学中表现为无时间性(无论是牛顿力学还是量子力学,方程两边的时间t都可消去)。大量科学事实特别是康德的星云演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着构成论自然观。相对论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客体的性质与在其环境的整体关系中的生成性,粒子物理和场论所揭示的大多数基本粒子的不稳定性和生灭转化性,非平衡态热力学所揭示的系统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条件下、借以形成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的自组织性,尤其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对宇宙早期热历史的“考古”中所揭示的物质的种种形式(如粒子、辐射、真空等)和性质(不对称、时空等)的生成和演化,成为了生成论转向的标志。物质能量信息是相互转化的整体,由自然的生成性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得出自然具有有机整体性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先于关系物;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世界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世界是动态有序的整体;层创进化与自我超越;人类更大的意义与价值包含于自然整体的自组织进化过程中,而这个整体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的整体。这种自然的整体性不仅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给予揭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亦证明了这一客观规律。物质世界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的三维整体,在人体生命科学研究中,西医以构成论为指导选择了空间范围的结构进行形下器的微观研究,中医学以生成论为本原选择了时间层面的关系和属性进行形上道宏观考察,两者从时空的角度和物质体的三维层面切入,进行着人体生命科学不同侧面与层级的研究,可谓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由于东西方文化发源的不同,对同一个世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西医的构成论认为世界及其万物包括人体主要是由碳、氢、氧、氮、硫、磷六种基本物质构成;构成论的思维方式对人体的研究必须打开来看,由组织、细胞、分子、基因无限细分,打开来看虽然清楚但伴随着逐层细分而使生命信息丢失殆尽,并且不能从根本上揭示生命科学内涵;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的生成论认为世界及其万物包括人体是由气生成的。对此,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宇宙的产生与发展用“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进行了概括;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的自然存在物”进行了表述;哲学家康德与拉普拉斯则用“星云说”阐述了宇宙的生成观;《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老子》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先天地而生的物质就是中国古代哲学讲的气,就是道,就是无极亦即有生于无以及气一元论。无极生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是真理,道既规律,道是阴阳,道即是逝去的时间。伏義氏用他的天才想象一画开天两画辟地。爻象“—”既是天(阳),爻象“- -”既是地(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既春夏秋冬;八卦既由天之四象:乾(天)、震(雷)、离(火)、兑(风)和地之四象:坤(地)坎(水)、艮(山)巽(木)组成。正如邵雍《皇极经世》对太极阴阳气化论焉:“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天生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措,然后万物生焉”(《观物外篇》)。这里所说的万物生焉,当然也包括人在内。《周易·系词》曰:“天一地二......天九地十”用卦爻之象配以河洛之数来说明天地的生成和万物的起止,认为1~5为生数,6~9为成数,奇、偶数相合,通过取象运数系统考察阴阳五行盛衰动静奇恒,用以解释和说明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中国古人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用气化阴阳等哲学概念科学诠释宇宙自然的生成和万物的发生发展。生成论思想是努力从个体向天体宏观拓展思维疆域以此探求事物本源及其联系与发展,这种轻器重道或者说轻质重理的科研路径,是通过观察现象把握本质规律从而实现医学目的的医学体系。利用这种象思维方法虽然不将人体打开来看,但足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事物的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按照事物内在运动变化规律来进行推理判断把握本质,通过对外部阴阳平衡与失衡状态的认识与把握,即可探知和调控人体内部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变化向着正性稳态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生成论观点对生命科学研究思维具有宏观整体动态的启示,从而在两千多年前就催生了人--七情--社会--自然--环境宏观整体医学模式。生成论认为“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明·张景岳曰:“阴阳和合,命之曰人”;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女发育之天数时称:“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形体。”援据《素问·五藏生成》篇名的启义,以生成二字阐发“生生之道”对命名的创意,我们以此称中医学的人体观是生成论观点。人体始于元气,是乾坤流转、天地合气的结果。“人始生,先成精”后通过胎孕期、婴儿期、少年期直到成年期,是经过一定的时间顺序整体地生长壮大,遵循人体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和藏气法时的规律演进。这和西医从分子细胞构成特异的组织和系统认知思维大相径庭。生成论与构成论虽都讲究整体,但西医构成论的人体整体,是以细胞等物质为单元,是由解剖单位有机综合的,是体现人体自身空间结构的整体而导致格局较小,正是由于西医研究方法在时空范畴上的自我限制,直接导致其结构性认知思维疆域的狭隘而倍感尴尬,具体体现在面对人体生命科学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相关复杂问题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认知上的先天不足、方法学的局限和技术手段的尴尬;而生成论的整体是气一元论的整体,把人体这一小宇宙放在心理社会自然环境这一大宇宙空间和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顺序中纵横思考并进行比较、鉴别、反思与展望,属于天人合一的整体、时空合一的整体和运动时空的整体。中医的整体因其时空的无限性而决定了思维疆域可无限拓展,具体体现在面对人体生命科学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相关复杂问题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认知上的突破超越、方法学的创新创造和技术手段上的与时俱进,故在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正在显示着中医药学超凡的宏观整体认知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及其学术优势。中医的人体生成观医学意义在于通过气化阴阳哲学概括,系统强化整体思维、运动观点和属性观念,科学揭示生命健康疾病与寿夭的内在运动变化规律源于阴阳的交化离合运动,用时间概念下的阴阳证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把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通过掌握人“生生之道”的“恒理”与“变术”,运用阴阳证治思维和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通过整合效应——阴阳承制调平作用机制和阴阳证治——调和治平方法,充分调动人体内外环境的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调平阴阳——长寿健康、阴阳调平——久视长生的诊疗防治与健康长寿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