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阴阳证治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4-08-18 16:45:47)
标签:

《阴阳证治学》

保健养生治未病

创新理论

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

指导理论

阴阳证治学节选----左占国著
北京智康中医研究院
2014/8/18

阴阳证治学是关于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的学问。是对中国三千年阴阳文化、阴阳哲学、《内经》的阴阳学说、《景岳全书》·阴阳篇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二十年用阴阳证治思维理论方法与技术进行内伤病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总结概括,是用阴阳哲学思维深刻思考和解决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问题的智慧结晶;是中医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从2005年开始,系统阐述阴阳证治学“一元两极三维全息实象中医理论思维模型”理论框架和用阴阳调节剂循证医学求证防治内伤类一体多病的30余篇理论与临床研究性论文陆续在《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及其它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并应邀参加每年一届的国际络病学大会及其它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通过10余年的阴阳证治理论与临床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面谨从1用阴阳证治理论创立低成本医学范式解决内伤病复杂问题、2产生了全息实象诊断技术应用于内伤病的远程诊疗、3发明了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融治调防养于一体、4为养生长寿治未病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5现代中医药产业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简要回顾。 

一、用阴阳证治理论创立低成本医学范式解决内伤病复杂问题    阴阳证治学是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对中医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学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价值追求和象思维科研路径决定了中医药学的低成本性;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库恩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 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 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如果非要简单概括的话,它的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二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再进一步,一、可以简化为一种约定,二、就是范例。学术范式不是别的,就是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担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他指出:“不同科学体系之间是不可通约的,评价它们的只能是它们在各自体系内的解释和实践能力”[39]。科学发展的模式是从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到新常规科学的过程,范式具有规范功能、纲领功能和认识功能。中医发展的好坏,取决于中医本身,不可能是外在的力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必被淘汰”,这是自然的法则。正如前述所谈,在医学科学体系中,中医科学和西医科学是两种迥异的科学形态,二者科学范式难以通约、研究视角不同、价值取向有别、实践方法各异,因此,西医科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医学真理唯一的“标准答案”,更不是检验中医是否科学的金标准[40]。阴阳证治理论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时代需要而对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医药学为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在内伤类复杂性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则明显暴露出了中西医学传统诊疗思维的局限、内伤病防治理论的空白、方法学的缺失和临床乏术,加之利益博弈、过度市场化和过度追求医学功利,使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渐淡化,天价医药费屡见报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加之以药养医引发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医源性疾病更使医药资源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性价比严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维护成本过高,远远超出了收入增长水平和支付预期,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技进步本来应该使就医成本大幅度削减,然而实践证明:西医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属高成本医学,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显现其局限性。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社会老龄化、治疗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转化医学的兴起和智慧医疗飞速发展等卫生主题转换,对那些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的集中涌现,特别是面对那些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的复杂性内伤类患者更显力不从心,而中医用象思维构建的天人合一、医药合一、形神统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体系处理此类问题却得心应手优势凸显效验全面价格低廉,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努力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笔者在阴阳证治学一书中系统阐述了阴阳证治学的学科概念内涵与外延,提出了“阴阳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衡、疾病丛生、阴阳可调、疾病可治、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科学假说、“一元两极三维全息实象中医理论思维模型”理论框架和“一元两极三维四时五脏生命功能律动体”生命运动规律概括;系统阐述了人体生命阴阳“和合生命,失和生病”生命科学概念;发现了‘阴阳失衡——内伤病属性病机’和‘阴阳证治---调和治平’科学规律;概括出了复杂性内伤类难愈性疾病“久、慢、杂、难、缠”的发病特点;提出了“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创新辩证模型和“整合效应--阴阳承制调平”防治原则;总结出了“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多维获效的用药规律;创制了‘全息实象诊疗法’和‘属性方药调治法’并系统建立了阴阳证治体系,研发了系列“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和“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技术”创新诊疗工具与内伤类一体多病防治体系,提出了“纯中药阴阳调节剂健康产品群和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技术开发项目”创立了阴阳证治学科使阴阳证治体系基本建立,通过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技术系统和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系列方药,实现复杂性疑难重症的网上异地诊疗并向全球开放,通过阴阳证治学创新技术与互联网整合不仅可以实现无障碍跨时空随时随地异地诊疗梦想,更为开创智慧医学的美好未来提供了理论支撑,既节约并充分利用国家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又使患者省心省事省力省钱。其价值目标是:追求低成本高疗效愈病同时更赢得健康长寿;阴阳证治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全息、实象、多维、内求、整体、系统、辩证、智慧、低成本的理论特点和“简便廉验”的学科特色,对探讨阴阳证治属性组方的效应规律和防治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用科学思维和正确思想为指导并大胆实践,才能更快的走向真理;只有思维创新才可能有学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超越原来的规则。阴阳证治学是在传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创立的诊疗与防治内伤病的低成本临床新范式,是适应疾病谱变化,医学模式转变,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社会老龄化,生活方式病大量涌现的现实需要的创新理论,是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后所出现的内伤类代谢性疾病、富贵病、难治性疑难重症及老年病创新的防治方法和诊疗技术。符合中医学自身运动特点和医学发展规律,符合生物医学特征与美学要求,符合国家倡导的自然、绿色、节能、环保政策要求,符合卫生经济发展要求与医学发展方式转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生物学机能和自然愈病力的利用,绿色低碳环保高效节能。

阴阳证治理论创新,始终遵循中医在以时为正----天下随时的世界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方法论所确立的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实践特色,通过司外揣内、以象测藏、四诊合参、揣度奇恒、辨识阴阳便知逆何在而随证治之,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不仅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更免去过度检查等财力浪费,这种智慧型低成本医学范式的建立,对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病机复合、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和多维治疗靶标的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来说,可大大降低诊疗成本并大幅提升诊查和防治效率,其阴阳调节剂“属性组方----治调防养”治疗策略更具有养生长寿治未病的特定功效,阴阳证治学正是在融合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共同优势,不仅研究物之质,更研究物之事并本着精于气化而略于形质的科研路径,用以解决内伤病复杂性问题并以此降低卫生经济运作成本、疾病诊疗防治成本和人类健康维护成本,在阴阳证治学理论指导下的内伤病防治学研究,从理论高度多途径实现低成本医疗并向智慧医疗转变,并在哲学的引领下,使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的科研方向价值取向直指医学的根本任务目的与意义。

二、   产生了全息实象诊断技术应用于内伤病的远程诊疗   阴阳证治学是在实象论哲学思想指导下用象思维方法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一门学科,以形下之器为体,以形上之道为用,是东方以时间文化为逻辑开端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象思维科学的典型代表,是在中国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诞生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科;具有文化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多重属性,具有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运动观两大特点,具有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具有绿色天然、节能低碳、生态环保、承载文化等多维功能,具有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司外揣内的方法论、大道至简的四诊技术、就地取材的治疗手段、药食同源的防治方法、见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调阴阳的养生智慧和简便廉验的价值追求;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元两极三维全息实象中医理论思维模型”理论框架并进行了系统阐述,全息[41]与实象[42]是理论框架中的集合概念之一,都是象思维科学产物。全息,是指某一事物在时空运动中所包含的所有联系与发展的全部信息的总和,这里仅指生命运动中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社会环境联系与发展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既包括中医四诊所能收集和感知到的和医生思维辩证推理判断出的隐性客观信息,也包括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四诊的延伸所感知到的信息;实象,是指概括和总结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形态。恩格斯曾经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是在哲学的支配之下。”“因为他们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要思维就必须有思维规定,”《自然辩证法》。中医学是在实象论哲学指导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象思维医学,医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中医对世界的认识也属于一种建构,但这种建构是用“象”完成的,中医的“象”是对世界本质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对中医“象”的深入研究将是中医理论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43],更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中医学是唯物立象尽意求道思维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国象数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整体观、运动观、属性观和辩证观的集中体现。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中医学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属象思维科学体系。1用“象”建构的中医理论更能容纳、解释和说明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相关问题。2实象论哲学思维造就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大独特学科特点。3用实象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能反映复杂性疾病问题的本质与规律。4用实象论哲学方法解决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方面的问题无可替代。5实象论哲学指导下的象思维科学体系及其诊疗技术具有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6按照中医学自身运动规律和象思维科学理论积极研创象诊仪是理论学术成熟自信的表现。

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所建立的低成本医学范式将颠覆传统诊疗方式和就医观念。基于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正在快速颠覆各行业的生存业态,在迅猛发展的医疗领域,这些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正在全面颠覆我们以往对医疗的认知结构,可以预见,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诊断、监护、治疗、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结合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全新的医院、患者、保险的多方共赢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爆发,基于医疗大数据平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也将把个性化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传统的医疗器械和医院的商业模式或将被全面颠覆,我们定义为“智慧医疗”。例如,可穿戴医疗设备对血糖、血压、血氧等的监测数据不仅仅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还可借助云存储技术将监测数据通过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并和医院的病例系统和监控中心相连,有异常及时提供预警以及相应的诊治意见。可穿戴医疗作为未来移动互联新的入口,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过硬件粘住客户,在于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商业模式:利用医疗云端“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远程服务、为企业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为临床外包机构提供研发服务、为医院提供自动分诊服务、为医生提供应用性极强的再教育服务、以及和保险公司合作绑定客户(李克强在2013年8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保服务,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可通过利润分成的模式和保险公司合作获得广大的客户群)。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全息实象远程诊疗系统”将上述医学科学、信息科学、时代需要、行业政策、发展趋势等自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吸收整合在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技术系统软件开发之中,开发出符合中医自身科研路径和自身运动规律的象诊仪器设备产业服务于临床,创造出低成本最优化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普适的未来医学体系理性护佑人类健康开创低消耗高效能智慧诊疗新纪元。马云研创的阿里巴巴网络购物系统的成功是以解决普通商品市场供需双方的购物时空障碍问题,在改变人类行为观念与生活方式、推动科技进步、方便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的同时也发展成就了自己,现在也在全力打造阿里健康远程购药平台。我们提出的全息实象远程诊疗系统是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手段,是将中医药象思维发展成果---全息实象诊疗技术同移动互联结合而产生的解放和发展医学生产力的低成本医学理论体系,是以解决特殊商品市场---医疗市场供需双方的医患诊疗之间的时空障碍问题,在为改变人类健康行为观念与就医方式、推动医学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医学生产力、提高解决复杂性医学难题的能力和增进人类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发展成就了自己。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技术的临床运用,将对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并将通过创新技术省下来的巨额费用还利于患者用于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用我们的创新理论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权及其规划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决策权并心甘情愿的主动接受低成本的、有尊严的确实能看好病的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同时,更赢得健康长寿及其真理性的健康思维模式。用我们的学识捍卫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无助最辛劳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健康权利,让他们在享受医疗便捷中体验医学科技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健康便利,为社会建设提供高质量劳动力资源,为人类延长有效劳动时间和周期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而不懈努力,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用以实现颠覆传统、跨越时空、探索真理、健康苍生的美好愿景。

三、发明了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融治调防养于一体    在现代科学领域里,我们可以将科学划分为三大板块,既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技术学科是基础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和中介,现代科学是中介科学[44]。比如西医院作为应用科学领地,整个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在为这个中介服务,这使得西医学理论的应用变得非常方便。既有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支撑,更有医疗器械、药品等上游产业配套供应;而传统科学比如中医的理论与应用之间,由于近代政策和法律对中医自制丸散膏丹等技术中介的限制,缺少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技术科学平台,尽管汤药还勉强维持,但由于不符合老年慢性病防治特点、市场多元化健康需求和民众低成本医疗愿望,且煎煮费时、口味难咽不能形成现代健康市场的竞争优势,使理论与应用之间出现了断裂,这种发展由于人为的不符合医学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观干扰而造成了客观上的畸形发展,使中医市场萎缩于西医市场、中医竞争不过西医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只有按照中医自身运动规律并尽快实现中医药立法,允许有资质的中医主体制造和使用用于诊疗与防治的创新劳动工具,有效解放和发展中医学生产力,以此促进中医理论及其价值的推广应用与实现。尽管这样会给中医主体自身带来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方法上革命等诸多难度,但由于中医的象思维科学智慧所汇聚的独特优势,可大幅度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等中介环节的投入,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提供了可能。并由于顺应事物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又可以广泛复制,可有效激发中医主体的发明创造才能有利于提高中医药学的健康贡献和综合服务水平。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阴阳证治理论研究过程中诞生了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融治调防养于一体。“阴阳调节剂”是基于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并相对于西医理论的“膳食补充剂”而提出的。西医的构成论认为:人体要缺什么补什么;中医的生成论则认为:象什么补什么,象阴虚的补阴,象阳虚的补阳,象气虚的补气,象血虚的补血。以阴阳证治学理论为指导,系统物化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健康产品群并进行产业化实施,为搭建中医药技术科学中介平台提供物质保障。生命是阴阳平衡运动的结果,“阴阳调节剂”是对阴阳证治学所物化的创新治疗工具的总概括,旨在用阴阳调节剂属阴的或属阳的中医属性方药产品之偏性来调节人体阴阳之偏性,以此达到“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医学目的。理论指导实践,阴阳证治学是以气化阴阳为逻辑开端系统研究阴阳证治理法方药的创新理论。理法是组方选药的理论根据,方药是对理法的科学求证。用药的目的是对阴阳失衡之体的调和治平,所以,创制药物必须具有明显的阴阳之性,用以调平失衡的阴阳之体,只有这样才符合中医学自身运动发展规律,只有研创符合阴阳证治理论内涵的中医属性方药才是现代中医药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属性观是阴阳象思维概念的推理结果,是对阴阳概念中所蕴含的内涵与外延的正确判断,是用象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内在运动规律与本质的揭示与把握。按照阴阳理论的解释,属性观宏观上可随阴阳概括天地日月属性,微观可随阴阳无限细分事物属性包括物理学中的正负电子、数学中的正负数、体液中的正负离子及其人体基因,属性判断是阴阳理论的最高智慧,属二元化方法论。从阴阳属性的划分原理看:阴阳属性范畴共分为阴性属性范畴和阳性属性范畴两大部分,是统率一切事物的两大基本性纲领。就中医药学而言,整体观、运动观和属性观是中医象思维科学的根本观点。整体观和运动观历代医家多有著述并为医者所遵循,而属性观则论及较少且常被临床所忽略,在两千多年的中医发展史上属性观的科学真理未被利用与彰显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人类进入21世纪,面对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集中涌现,由于认识上的短板和思维上的局限使内伤病理论明显滞后于临床,由于临床乏术使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实问题对中西医学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从2005年开始在内伤病防治的阴阳证治理论研究与循证医学求证中发现,属性观深蕴着阴阳证治理论症候的惊天奥秘,属性观是中医学三大医学观点之一,属性观是阴阳证治理论的重要特征,属性观是解决内伤病临床乏术的重要理论来源。系统研究中医学属性观,将为中医药学术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开发符合中医自身运动规律的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保健、治未病医学劳动工具如象诊仪及其系列诊疗仪器和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融治调防养于一体的多靶向健康产品提供了巨大的理论力量与智力支撑,为有效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侵袭与养生长寿治未病和提高临床诊疗与防治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创新方法,对创新发展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解放医学生产力均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气化阴阳奠定了中医药学整体观运动观和属性观学术观点的理论基础。如果说中医学的整体观有效的解决了认知思维局限从而使思维疆域向宇宙层面的宏观整体方向努力扩展、运动观有效的解决了象思维方法学难题从而使辩证思维产生并用系统的辩证论治体系有效指导和求证中医临床实践的话,那么属性观则主要解决的是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方式方法技术与手段问题,特别是我们提出的用阴阳证治属性观为指导来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疾病方面充分显示出了卓越的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理论与临床价值。阴阳证治属性观是按照中医自身运动规律创新劳动工具解放医学生产力的智慧源泉。用阴阳证治属性观理论为指导研发全息实象诊疗技术及其象诊仪器和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等中医学诊疗工具和防治手段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在阴阳证治理论概念体系研究中特提出了“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学术概念用于指导方药组成。其重要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阴阳理论证候的准确辨识,正确判断出阴阳运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平衡与失衡的状态程度与性质揭示出质量互变规律,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在治疗的同时系统融入预防学思想寓防于治,把握属性并以阴阳属性辨识为最高组方原则进行立法组方选药,最终实现内伤病因---属性病机---阴阳失衡---自身损伤---阴阳证治---属性方药---寓防于治---治调防养---愈病养生的健康医学目的。气化阴阳是中医学的逻辑开端,证分阴阳,方药亦必须分阴阳,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属性之偏,通过调平阴阳来蓄积正气,用正化之气的能量和信息来充分调动人体自组织、自调节、自修复、自稳态、自愈病的生物学机能和自然愈病力的利用而使病人的阴阳平衡重建,从而达到愈病防复的目的。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调和阴阳是汉代张仲景立法用药的重要原则。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首先提出酸甘化阴,辛甘化阳的概念。酸甘化阴代表方是芍药甘草汤,化阳的代表方:温心阳的是桂枝甘草汤;温脾阳的是甘草干姜汤;温肾阳的是甘草附子汤。张仲景正是利用药物的阴阳偏性及其化合作用,来调动机体自我整合自我修复的能力,以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仲景运用六经辨证,先分阴阳,又以桂枝汤调和阴阳而为群方之首,目的是提示后人辨证论治先从阴阳入手以求其根本,阴阳无谬治焉有差。故广泛运用阴阳证治理论所物化的阴阳调节剂,能有效纠正人体阴阳失衡状态,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境界,通过平调阴阳可让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并且通过阴阳整合可多维获效,从而在治病的同时更实现养生长寿治未病的目的,既节约资源又节能环保。

四、为养生长寿治未病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摄养身心使之长寿的过程;上工治未病是《内经》提出的重要科学命题,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未病先防重点在于养生,要以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为准则,内容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等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从人与自然顺应性角度阐述调阴阳而适寒暑的四季养生理论。养生学说历来都有是动养还是静养,是养形还是养神,养性还是养德,养阴还是养阳,养体(物质)还是养用(精神)等学术之争,到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们自己,怎样选择最佳养生长寿理论方法与技术,怎样保健养生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如何以最简约的方法达到养生长寿目的,经多年养生理论纵深探索终于得出了“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的养生结论。静心养阴,动形养阳,宜动宜静,识体阴阳。积精全神,一生安康,房事须节制,劳逸有弛张,怡情养性修身心,知命乐天寿无疆。在阴阳证治学科学假说中提出了“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科学命题并通过临床系统求证证明,在阴阳证治理论指导下调平或平调体质阴阳聚集正气而达到健康长寿治未病的目的是学科成熟与自信的表现,在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命阶段,系统辨识、调平或平调体质证候阴阳,最终达到健康长寿无疾而终的美好愿望。

五、为现代中医药产业化研究提供借鉴    解放和发展医学生产力其实就是提高解决医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实现中医药产业化是关键。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低产出、低效率的情况也显现出来。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面临着服务社会的目标与资源供给有限两者之间的突出矛盾,自身存在着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需求。医疗行业作为巨大的资源消耗市场,必然要引起行业行为模式变革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化革命,中医药传统的汤药及其剂型的变革势在必行;科技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将对给药方式方法和途径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久慢杂难缠”的病机特点,决定了使用中药汤剂不仅明显浪费药物资源和患者金钱亦给服药带来不便,煎煮费时口味难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中医药发展,特别是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病后调理和养生长寿治未病需要做成制剂慢慢服用才符合慢性病老年病自身运动规律和病机特点,但却遭遇法律的限制,中医药利用三才关系属性,选择了药食同源防治工具,自古以来中医师均以制作丸散膏丹为能事且形成优势和特色世代传承,为民族繁衍和医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这种几千年传承的优势与特色在当今的文明进步时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法律尴尬。按照真善美的追求和中医学自身规律特点与时俱进还原中医药客观全貌,摒弃主观愚昧为中医药学科学真理走向世界开辟道路。尽快实现中医药立法,根据中医药自身运动特点借鉴西医药美观、精巧、服用方便和较好的口感,生产出符合现代人服药心理、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的剂型是学科成熟与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术自信的表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阴阳证治学所物化的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产品群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效果。要想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西医并重要求,确实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为中国乃治世界人民服务,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中医药行业全体同仁的共同呼吁和努力。故在阴阳证治理论研究中根据相关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医疗消费市场需求和内伤病病因病机特点特提出了“纯中药阴阳调节剂健康产品群和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技术项目”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按照中医自身运动规律研创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融治调防养于一体涉及中医药品开发、中医药保健品开发和中医本草阴阳调节剂食品开发三大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并通过系统研发全息实象诊疗技术进行阴阳理论证候辨识用以指导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推广使用,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解放医学生产力努力推动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现代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广与应用;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积极开拓8万亿健康产业市场并力促卫生经济转型升级;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开创移动互联智慧医学的美好未来;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开发养生长寿治未病健康产业新纪元;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智慧维护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左占国•络脉全息及其全息元的中医诊疗学价值//吴以领•《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9)【M】•中华中药学会络病分会出版社、2013.2.28--33。
[2]、左占国•实象论哲学思维智慧的结晶---经络学说//吴以领•《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M】•中华中药学会络病分会出版社、2014:2:158--163。
[3]、于丽珊•如何将西方科学正确应用于中医 —— 张维波教授谈在奥地利的合作研究[J]•《中国中医药报》科技教育版2008年9月19日第2997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