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人行
三人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79
  • 关注人气: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例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四注意

(2022-11-23 08:42:37)
标签:

教育

论文

体育

例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四注意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  卢锋驰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如果游戏组织不当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教学秩序,甚至引起教学事故。因此,游戏的教学组织要周密严紧,下面结合案例谈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四点体会。

一、利用“视觉思维”讲解,提高讲解效率

根据人体的思维理解能力分析,“视觉思维”优于“言语思维”,视觉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非线性和整体性,克服了言语思维的抽象描述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小学生,思维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更应以示范为主,有时2分钟的讲解不及10秒钟的示范效果好。示范可以是老师的现场示范,也可以是学生的,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及图示等。

示例:给学生讲解追逐游戏“贴膏药”的教学。如果照正常的程序讲解下来,应该先讲游戏方法再讲游戏规则,最少要讲二三分钟,但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如何开展。如果老师备课时先准备好一块小黑板,并弄个示意图(如图1),再结合示范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这就是的“视觉思维”优于“言语思维”的体现,有利于学生理解,给予直观感受,并且让学生记忆深刻。

例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四注意

 

                                  1

二、合理分组,提高比赛热情度

     游戏的作用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热情。如果分组不合理,造成队伍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没有悬念的比赛中,学生竞赛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造成比赛的热情度不高。根据不同练习内容的需要,要经常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不能一直使用一种分组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团队成员带来的新鲜感。如:体能分组、性别搭配分组、随机分组、补偿分组等。

    示例:有一次,一位老教师到某班去代课,当进行到30米障碍接力跑比赛时,老师照平时体育课四列横队的队形进行分组,男女各两队,老师刚宣布完比赛规则,就有学生在下面嘀咕,“我们肯定输了,我们组胖子最多,以前每次跑步我们组都输”。随后其他学生也开始附和起来,好像每个小组都有不幸的人。老师见状,立马宣布调整分组,根据体能进行男女搭配型分组,分成实力相当的四个小组,学生立刻兴奋了起来,都觉得自己的的小组不错,都想在异性同学面前表现一番。老师及时果断的教学分组调整,使30米障碍接力跑比赛开展的有声有色,笑声、加油声不断。

三、队形得当,能满足学生观察的需求

教学讲解示范时,教师们都能关注到,讲解示范要便于学生观察的需要。但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常常会忽略学生观察的需求。队形得当,满足学生观察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示例:一年级学生进行“垫上爬行”接力比赛游戏时,刚开始老师按照(图2)的组织方式进行比赛,排在队伍后面的学生观察不到比赛,都要往前挤,不但影响比赛,还不安全。后来老师调整了组织队形,按照(图3)的队形重新进行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满足了学生观察学习的念望,而且练习也更加安全,也便于学生相互观察学习,一举多得。

例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四注意 

四、加强管理,做到安全第一

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高,但纪律意识相对较薄弱。因此,课中的指导与管理很重要,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正确指导,妥善处理,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如:及时发现并处理犯规的学生,及时平息学生的争吵,检查场地器材的使用安全等。

示例:比如在接力比赛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群兴奋的小学生喊着:加油!加油!”不知不觉,原本排得整齐的队形变样了,很多学生都走出队伍观看比赛,把比赛的赛道也堵塞了。没有了缓冲区,这给比赛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速度快的学生刹车不及,很可能与挡在赛道前面的学生撞在一起。又如,有的学生在玩追逐游戏时,经常跑出活动限制区,跑到隔壁班上课场地上去,尤其是当其他班级在上投掷或跑步课时,极易出现危险事故,造成误伤。这要求我们老师在课中必需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做到安全第一。

 

参与文献:

1、邓平等编著.体育游戏[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王娟.视觉思维与言语思维的比较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