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周的工作即将结束,各位周末准备去哪里品尝美味呢?不如去安徽驻京办品尝一下徽菜的味道吧!
下面,小编就来指出安徽驻京办的位置!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从南宋年间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徽菜制作精巧,以烹饪山珍野味、河鲜见长,并且传承了“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讲究以食养身。不必说黄山炖鸽、火腿炖甲鱼这类食补徽菜的代表,就是腊八粥、徽州饼这些安徽人常吃的小粥小点,也非常符合现代的养生理念。
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在这一天无论是皇家、官府还是佛家、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做腊八粥的习惯。腊八粥最早由红豆和糯米熬制,后经演变,样式逐渐丰富,并且融入了地方特色。现在,不光红枣、花生、莲子这类干果能用来熬粥,荸荠、木耳、青菜也被加入到腊八粥的食材里。寒冬腊月,与加人一起围坐在桌前,喝着热腾腾的腊八粥,彼此聊聊这一年的感触和收获,腊八粥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寿县大救驾

大救驾,如此戏剧化的名字就知道背后一定有故事。据说,宋太祖赵匡胤还在周世宗手下做将军的时候,曾带兵在寿州(今六安寿县)与南唐军队苦战九个月,连日的鞍马劳顿,让他茶饭不思,知道尝到了当地的这种旋涡状小饼,才逐渐恢复了体力。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便将这种小饼赐名为“大救驾”。小小的甜饼,居然救了皇帝的命,这样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不正从侧面验证了大救驾无法抵挡的美味吗?
徽州饼

安徽自古就有经商重贾的风俗,到了清明时期,徽商已经有了富甲天下的美誉。但每一个徽商的发家史都是艰辛苦涩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其他地方的孩子还在父母膝前戏耍的年岁,懂事的徽州少年已经独自去远方学商了。制作徽州饼的师傅,也是这么一位少小离家的徽州人,靠着一手制饼的绝活,在商贾云集的扬州不仅站稳了脚跟,还让这枣泥馅的甜饼成了妇孺皆知的小吃,其中的辛酸与甘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吧。咬一口徽州饼,除了满口的酥香甜润,你是否还品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浓浓眷恋?
神仙鸡

中华美食的烹饪之道,一直追求美味与营养互相统一。而且,为了保证食材不在烹饪过程中流失营养,越是讲究滋补的菜品,加工方法就越简单。这道有助于增强元气的“神仙鸡”,就是将桂圆、荔枝、红枣、莲子、枸杞这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与嫩鸡清蒸,不仅使鸡肉的口感更加丰富,还能补气养血,特别适合老体弱者食用。
素火腿

安徽素来有经商的传统,所以徽州人都很有开拓与创新的精神。那股闯劲儿,随着他们在五湖四海到处奔波,也使得具有徽州特色的饭菜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就拿这小小的素火腿来说吧,当地厨师摒弃了豆腐皮为原料的常见做法,而改用山药,不仅在外观上与火腿有更高的相似度,山药补脾养胃的药用效果也让这道菜在解馋的同时兼具养生功效。
烤素鸭

烤素鸭不是鸭,但它在厨师精妙的修饰下,完全具备烤鸭的神和形——“鸭皮”红润油亮,里层豆腐衣白也形似鸭肉——不经点明,一般人光看外观还真难以分辨,加之入口酥脆浓香、柔软有味,却没有烤鸭贯有的油腻感,难怪此道颇具趣味的仿荤菜一直是素菜馆的得意之作呢。
红烧臭鳜鱼

臭鳜鱼采用的是咸盐腌制以便能将鱼长时间保存的农家做法,看似难登大雅之堂,但在安徽人心中却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不似普通咸鱼单纯的咸,又不同于臭豆腐那样酸腐的臭,臭鳜鱼的味道只可意会却无法用语言来细细描述。吃着臭鳜鱼长大的徽州人都说,那是一种让人无法忘却的滋味,尤其对身在他乡的游子,这味道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追忆,无论自己走得再远,总能循着臭鳜鱼的味儿找到回乡的路。
这么多的美食,足够各位和几位朋友们小聚一下了~快去安徽驻京办尝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