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畅聊

2022-11-18 10:10:38

 从三岔河南行,经一小时跋涉,我们到达了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口。路旁,索南达杰烈士雕像巍峨矗立,身后那片广阔苍茫的大地,就是可可西里。

  行邮至此,对葛军而言,还有一番“家风传承”的意味。

  原来,上世纪50年代,葛军的爷爷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上海来到青海,进入邮政系统,服务青藏公路建设,公路建成后就把家安在了格尔木。70年代,葛军的父亲顶了班,曾被派驻到唐古拉山镇邮政所,一待就是5年——算起来,葛军已是这个“邮政世家”的第三代。

  不冻泉、索南达杰保护站、楚玛尔河大桥……行驶在可可西里,葛军仿佛看到了父亲在青藏线上奔波的身影:记忆中的父亲,戴着深绿色邮政大檐帽,穿着板正体面的制服,清瘦、干练。“那个年代,谁家生活都紧巴,但经父亲之手寄出去的米、面、油,从来没有短过一两半钱。”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是葛军从父亲身上学到的理。

  一路畅聊,我们对葛军选择邮政“天路”多了一分理解,也平添一分敬重:也许父辈的坚守,早已在他心底扎下了根。

  而他比父辈走得更远: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这三条横亘青海7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巨大山系,都留下过葛军的足迹。

  1998年,葛军从部队退伍,如愿考上青海邮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领导问起工作意愿,葛军不假思索:“我想去基层锻炼!”

  他被分配到了祁连县邮政局,每天骑着自行车,负责县城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邮件寄递,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也学到了与基层牧民打交道的本领。这不,邮车开到可可西里五道梁,葛军马上想起那场“生死救助”——

  2014年的一个冬日,寒风呼啸,大雪漫天,临近五道梁的一处居住点,牧民扎娅1岁的孩子突患急病。扎娅忧心如焚,用棉被裹紧孩子,几乎站到了马路中间,只想拦下一辆车,救救孩子。就在这时,一束灯光刺破风雪重雾,照到了她们身上,来人正是葛军!

  得知情况后,葛军立即让扎娅和孩子上了车,一路顶风冒雪、艰难前行,等把孩子送到格尔木市的医院时,东边天空已然露出了鱼肚白。孩子得救了,扎娅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当面跪下感谢恩人,葛军急忙扶起她,又买了些水果放到孩子床头,便离开了。

  “我还忘不了,201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把特快邮件送到巴珠手中时的情景。”巴珠家住唐古拉山镇拉智村,十年前就在自家院子里开了民宿。有一次,一位来自广东的摄影师住在她家,而葛军送来的那封特快邮件,就是摄影师为巴珠拍下的照片——在数码产品还未普及的十年前,这些照片在天遥地远的唐古拉山,该是何等珍贵……

  这样的故事,葛军装满一肚子。“每次见到乡亲们接过邮件的眼神,我就觉得,在这条路上,还可以再坚持坚持。”

  不知不觉间,夕阳将邮政车的倒影在路上拉得很长,经过10个小时的跋涉,我们驶过沱沱河大桥,邮路的终点——唐古拉山镇已在眼前。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