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大桥
2022-11-18 10:09:24
突来的颠簸,打断了思绪。
邮车驶出柏油路,在砂石“搓板路”上扬起一阵沙尘,“三岔河大桥交接点到了。”停车,从驾驶舱往下一跳,顿觉天旋地转——一问海拔,“4050米,干啥都悠着点。”
这里是青藏铁路全线第一高桥,大桥桥面距谷底54.1米。汽车在桥下走,火车在桥上过,形成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交会的奇观。某执勤部队常年驻守在这里,这里也是“格唐邮路”的投递点之一。
上桥,有两条路线:一是开车走盘山“搓板路”,路远难行还危险;二是徒步爬一条直通桥上的水泥台阶,150级,坡度近70度,被执勤部队官兵形容为“天梯”。高海拔下,二十来岁的年轻战士,走“天梯”都会头晕目眩,而1976年生人的葛军,为节省时间,每次都选择扛着邮包往上爬。
只见他跳下车,将两个20斤重的邮包系在一起,做成褡裢,搭到肩上,再弓起身,左手紧握栏杆——他有意锻炼左手,吃饭时也是左手执筷,“常年工作在高海拔,反应都迟钝了,这样好刺激一下脑细胞”——右手则小心翼翼地扶着胸前的邮包,头往下深埋,像极了耕地的老黄牛。
三岔河大桥位于昆仑山腹地小南川和野牛沟的汇合处,是个风口。葛军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用力按了按太阳穴,继续攀爬。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葛军赶忙两只手抓稳栏杆,稍顿,又继续往前,用了快20分钟,才爬完这150级台阶。
“葛班长!葛班长!”营区里的战士们跑出来,纷纷抢过沉重的邮包,扶他坐进营房。葛军神神秘秘:“轻点拿!里面有好东西。”战士们已喜上眉梢——打开一看,是一块精心包装的生日蛋糕!
“葛班长”不是白叫的。18岁时,葛军去陕西做了汽车修理兵,部队驻地在渭南市大荔县,浩浩汤汤的黄河水从县城东部流过,浇灌着关中沃野上的“白菜心”。有一年冬季,黄河龙门至潼关段河道壅冰,严重威胁着防洪堤坝。“大堤外面就是村庄和农田,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咱军人义不容辞!”飞机破空,投下炸弹击碎厚重的冰层,葛军和战友们一声令下就往河道里冲,任凭数九寒天冰冻刺骨的河水浸透了棉袄,一个个肩挑背扛清理浮冰。“在坝上干了半个月,抢险大军没有一个官兵叫苦叫累,冲在前面的永远是连队领导,发馍馍时他们却是最后一个吃。”葛军再不复方才的疲惫神态,眼里仿佛射出光:“那种情感,一辈子都忘不了,当兵改变了我一生。”
军营四年寒暑,急难险重冲在前的昂扬斗志,是葛军“退伍不褪色”的价值追求——我们豁然开朗:主动选择“格唐邮路”,葛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精神基底的光芒闪现。
每周一次,他帮年轻战士们送信、寄信,交流多了,渐渐知道了战士们的需求。这块蛋糕,是给战士们本月过集体生日用的,葛军每月一送,已是无声的约定。
战士们集体“啪”的一声,站得笔直,向“葛班长”敬了军礼。而他起身,拍拍小伙子们的肩膀,扭头就往外走。
“葛班长,跟我们一起吹蜡烛吧。”战士们挽留。
“还有邮件要送呢,下次一定参加。”
大伙不答应,这“借口”想必葛军已用了不少遍。而“葛班长”说一不二,背上空邮包,裹紧大衣,挥手就出了门。
三岔河大桥
突来的颠簸,打断了思绪。
邮车驶出柏油路,在砂石“搓板路”上扬起一阵沙尘,“三岔河大桥交接点到了。”停车,从驾驶舱往下一跳,顿觉天旋地转——一问海拔,“4050米,干啥都悠着点。”
这里是青藏铁路全线第一高桥,大桥桥面距谷底54.1米。汽车在桥下走,火车在桥上过,形成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交会的奇观。某执勤部队常年驻守在这里,这里也是“格唐邮路”的投递点之一。
上桥,有两条路线:一是开车走盘山“搓板路”,路远难行还危险;二是徒步爬一条直通桥上的水泥台阶,150级,坡度近70度,被执勤部队官兵形容为“天梯”。高海拔下,二十来岁的年轻战士,走“天梯”都会头晕目眩,而1976年生人的葛军,为节省时间,每次都选择扛着邮包往上爬。
只见他跳下车,将两个20斤重的邮包系在一起,做成褡裢,搭到肩上,再弓起身,左手紧握栏杆——他有意锻炼左手,吃饭时也是左手执筷,“常年工作在高海拔,反应都迟钝了,这样好刺激一下脑细胞”——右手则小心翼翼地扶着胸前的邮包,头往下深埋,像极了耕地的老黄牛。
三岔河大桥位于昆仑山腹地小南川和野牛沟的汇合处,是个风口。葛军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用力按了按太阳穴,继续攀爬。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葛军赶忙两只手抓稳栏杆,稍顿,又继续往前,用了快20分钟,才爬完这150级台阶。
“葛班长!葛班长!”营区里的战士们跑出来,纷纷抢过沉重的邮包,扶他坐进营房。葛军神神秘秘:“轻点拿!里面有好东西。”战士们已喜上眉梢——打开一看,是一块精心包装的生日蛋糕!
“葛班长”不是白叫的。18岁时,葛军去陕西做了汽车修理兵,部队驻地在渭南市大荔县,浩浩汤汤的黄河水从县城东部流过,浇灌着关中沃野上的“白菜心”。有一年冬季,黄河龙门至潼关段河道壅冰,严重威胁着防洪堤坝。“大堤外面就是村庄和农田,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咱军人义不容辞!”飞机破空,投下炸弹击碎厚重的冰层,葛军和战友们一声令下就往河道里冲,任凭数九寒天冰冻刺骨的河水浸透了棉袄,一个个肩挑背扛清理浮冰。“在坝上干了半个月,抢险大军没有一个官兵叫苦叫累,冲在前面的永远是连队领导,发馍馍时他们却是最后一个吃。”葛军再不复方才的疲惫神态,眼里仿佛射出光:“那种情感,一辈子都忘不了,当兵改变了我一生。”
军营四年寒暑,急难险重冲在前的昂扬斗志,是葛军“退伍不褪色”的价值追求——我们豁然开朗:主动选择“格唐邮路”,葛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精神基底的光芒闪现。
每周一次,他帮年轻战士们送信、寄信,交流多了,渐渐知道了战士们的需求。这块蛋糕,是给战士们本月过集体生日用的,葛军每月一送,已是无声的约定。
战士们集体“啪”的一声,站得笔直,向“葛班长”敬了军礼。而他起身,拍拍小伙子们的肩膀,扭头就往外走。
“葛班长,跟我们一起吹蜡烛吧。”战士们挽留。
“还有邮件要送呢,下次一定参加。”
大伙不答应,这“借口”想必葛军已用了不少遍。而“葛班长”说一不二,背上空邮包,裹紧大衣,挥手就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