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一百八十六:《中日家庭教育比较》
(2025-07-09 06:20:41)分类: 家教杂说 |
《中日家庭教育比较》
中日两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很重视。两国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时,基本上能从小处着眼,从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两国家长对孩子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礼貌习惯的培养都很用心,而对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乡的教育都有所忽视,特别是劳动教育是当代家庭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通过比较,还发现中国家长侧重伦理道德与文明行为的培养,日本家长则强调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中日两国母亲对孩子行为的期望有差异。
中国母亲的期望高低依次为:自我控制、主动积极、合作协调、独立自主。
日本母亲依次为:合作协调、自我控制、主动积极、独立自主。
从这些差异中,可以看出由于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母亲的价值观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相比较而言,日本更普遍地强调人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而中国的社会文化似乎更提倡忍耐与自我控制,对自我控制能力的期望值最高。
这种差异启示我们,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和开拓进取的现代人格特征融为一体,这是当今中国家长所追求的理想子女的形象。同时,日本家长重视孩子社会行为的培养,努力把子女培养成为“国际人”的做法,很值得中国家长借鉴。
母性意识往往体现了母亲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她的教养模式。从调查结果看,中国母亲更喜欢有自己的孩子,有较强的“母子一体化”意识;但另一方面,她们又觉得孩子影响事业发展,有一种矛盾心理。
而日本母亲的“母子一体化”意识不如中国母亲高,她们较多地倾向于把自身与子女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较为注重自身的体验、评价、态度等母性意识上。
造成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文化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今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中国母亲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和幸福寄托在唯一的子女身上,感到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不能分开。但与此同时,她们都有工作,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对力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母亲来说,确实有一定程度的苦恼。
而日本,独生子女比例很低,在“母子一体化”方面感受就不如中国母亲明显。由于日本经济较为发达,心理压力等都不能与中国母亲相比。
其次,是母亲的文化水平与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心理素质较好的母亲,善于形成积极、乐观、稳定的母性意识,中国母亲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只占4.9%,日本母亲占28%,两者相差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