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一百一十三:《一个参赛“超女”的母亲的自述》
(2025-06-30 06:52:40)分类: 家教杂说 |
《一个参赛“超女”的母亲的自述》
赵忠心
现如今,社会上经常有这个选拔赛那个选拔赛,引起很多青少年的极大兴趣。家长也觉得机会难得,便纷纷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很多的所谓“选拔赛”或“比赛”完全是商业操作,貌似公开、公平、公正。其实,背后有不少鲜为人知的龌龊事。
看了这位参赛“超女”母亲的自述,家长再遇到这个赛那个赛的时候,也许心态会平和些:
“这样的机会就一次,所以才全力支持女儿。在外人看来,女儿有名气了,人人羡慕。但对我们来说,除了花钱之外,亲戚朋友还一起奔波受累,就像一场灾难。”
“难道谁有背景、谁有钱,谁有本事在短信上砸更多的钱,谁就能走的更远吗?”
张妈妈一脸迷茫。
现如今,社会上类似这样的“选拔赛”或“比赛”屡见不鲜。很多的家长都慷慨解囊,不惜重金,争先恐后地给孩子报名参加。家长的心理是,认为这是孩子锻炼的机会。
很多“选拔赛”或“比赛”,名头都不小,顾问、评委都很有来头,够唬人的。
其实,都是一些文化公司操作的。有的就是几个人鼓捣起来的“圈钱行为”。那些所谓“选拔”、“比赛”的过程,往往有很多的猫儿腻,对参赛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实际的锻炼价值。
就是在比赛中获得什么名次,很多都是无数个“并列”。凡是参赛者,都会获奖,主办者不会让参赛者“空手而归”。那些“名次”,只是给家长和孩子给“安慰奖”,让家长参赛回来用来“吹牛”而已。实际上,那是虚无缥缈,毫无价值的。
前些年,我还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任上的时候,我在网上就发现,我的名字就有几次豁然出现在这类青少年儿童文艺技能“选拔赛”或“比赛”的顾问名单上。我感到莫名其妙。
就打电话询问是怎么回事?我没有接受过任何人的邀请啊?我也不是这个方面的专家啊?接我电话的人打听了一圈儿,说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近些年来,这类无厘头的“选拔赛”或“比赛”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家长们最好还是冷静、清醒、谨慎一些,免得上赶着花钱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