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杂说”之十二:《“胜任”方能“愉快”》

(2025-06-06 06:45:16)
分类: 家教杂说
分类:家教杂说
“家教杂说”之十二:《“胜任”方能“愉快”》

 “胜任”方能“愉快”》

 赵忠心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有学校、老师的原因,家长也有责任。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庸中佼佼”,学校教师给留的作业就已经不少了,回家后家长还另给增加家庭作业,要求做各种各样的课外练习题。就是星期六、星期日和节假日也不得休息,还要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辅导班、提高班,实行“超负荷运转”,孩子比家长还忙、还累。

孩子每天都处于忙于应付、疲于奔命、精疲力尽的状态,没有喘息的机会,生理和心理上都忍受着难以承受的负担。这样的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大大增加,但“投入”和“产出”并不是成正比的,效果是不会好的。很可能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中国有句成语:“胜任愉快”。承担的任务或从事的工作是力能胜任的,经过个人的努力能够圆满完成任务,能做好本职工作,使人有成功感,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愉快的心情。而心情愉快,情绪就会高涨,干起来才有信心,有干劲,越干越好,越干越爱干,以至于“欲罢不能”、“欲罢不忍”。

相反,承担的任务或从事的工作是力所不能及的,怎么努力也难以完成任务,做好工作。那样,就会越干越没劲,总也打不起精神来,进而消极怠工,甚至会给你“撂挑子”不干。

特别是小学生和中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心理还不是很成熟,意志也不是很坚强。学习动力,又往往是以“直接学习动机”为主导,也就是说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兴趣才有学习的劲头。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力不能及,学习过程本身带给他们的只是痛苦”,从来没有亲身体验到过成功的愉悦,他们对学习就会渐渐产生“厌苦之患”,进而“苦其难”而“厌其学”,甚至会“弃其学”,效果肯定不会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重要,不如爱好学习;爱好学习,不如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学得更好。

那么,这种“乐趣”从何而来?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就是说,切实减轻学习负担,使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能做到劳逸结合,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胜任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并从中受到鼓舞,就会期待着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尽量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说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的是“实际负担”过重;有的“实际负担”并不太重,而是“心理负担”过重,也就是心理上的压力太大。

    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何方?当然与学校有关,但我以为主要来自家长。

    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一无二”,“不可多得”,家长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绝无仅有”的一个孩子身上。虽说今天不见得都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耀门楣”,但“望子成龙”心切,有点儿要孩子为父母脸面上争点儿“光彩”的思想,家长普遍对孩子期望很高。

    据了解,差不多所有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要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成为高级知识分子,从事脑力劳动。然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达到普及高等教育的程度,只能有部分家长能够如愿以偿,实现这种良好的愿望。

孩子能不能升学,对学校来说,虽然也很重要。但终究那只是关系到学校升学率的“百分点”的问题。而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孩子能不能升学,那可就不是个“百分点”的问题了,绝对的是“百分百”的“严重问题”了。

于是,许多家长常常手持“升学”这个大棒在孩子面前挥舞:“上不了大学,你这一辈子就算完了!”“上不了大学,就得待业,要不就去卖冰棍、扫大街、扛大个儿、当壮工、卖苦力!”似乎孩子要是考不上大学就会成为“下等人”,就会“下地狱”!有的家长为学习问题,经常打骂孩子,个别家长甚至不计后果、不择手段,酿成悲剧。

    平心而论,要说学习一点压力都没有,那也不行。“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要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就得有点压力。适当的压力会转化成动力。

   不过压力不能“太大”。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压力“太大”,就会适得其反,把孩子们从心理上给压垮。“三军可夺帅,不可夺志也。”心理上一垮,“哀莫大于心死”,可就一切都完了。不仅功课学不好,弄不好还会把身体搞垮,以至发生心理上的疾病。由于心理上压力太大,有的孩子不辞而别,离家出走,以求得暂时的解脱;极个别孩子被逼无奈,甚至以选择自杀来求得彻底的“解脱”。所以,不能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

    能升入重点中学,进而升入大学,那固然好,学校和家庭皆大欢喜。但孩子将来究竟能不能成材,不见得只有上大学这一个途径。“智取华山”并非只有“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直接考入大学是一条路。先工作,边工作边上“夜大”、“电大”,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也是一条路。现实生活中自学成材者也屡见不鲜。

   家长逼迫孩子好好学习,无非是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发展前途,生活得幸福。

   何谓幸福?也无非就是有名有利。名气大,众人瞩目;有钱,有花不完的钱。仅此而已。

   可你看,现如今社会上名气最大的,年轻人所崇拜的,追捧的,有几个是名校出来的博士?年轻人顶礼膜拜的、苦苦追捧的,还不都是文娱明星?可那些被崇拜、被追捧的文娱明星,又有几个拥有博士学位?

  说要让孩子有钱,享受丰厚的物质生活。请你告诉我,现如今社会上最有钱的,有几个是名校出来的博士?马路上那些开高档汽车的,拥有私人飞机的,有几个是名校出来的博士?北京市郊那些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别墅里,住着的有几个名校出来的博士?

   要孩子将来获得幸福,不仅仅是逼迫孩子学习要好,还有思想品质、实践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选择机会的能力、承受压力的耐力、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坚韧、自我心态调整的能力等等。要孩子将来获得幸福,家长的培养教育,还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家长只是一味地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加压力,一门子心思要孩子追求高学历、高学位,不见得是促使孩子获得幸福的唯一通道。家长的这个选择,未必明智。

    给孩子心理上以极大的压力,事实上并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因为在高度压力的精神状态中,是无法发挥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优势来。只要一学习,孩子就不免与皮肉之苦、“下地狱”那可怕的情景联系起来,使人不寒而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

   你说,在这种心理状态下,那能学好吗?

    因此,家长要设法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解除他们过重的心理压力,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让他们轻装上阵,学习效果也许会好得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方设法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比减轻学业的“实际负担”更为重要,更有实际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