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访谈”之十三:《家庭教育应坚持以儿童为本》

(2025-04-18 05:17:36)
分类: 记者访谈
“记者访谈”之十三:《家庭教育应坚持以儿童为本》

“记者访谈”之十三:
《家庭教育应坚持以儿童为本》
作者:丁玲玲 来源:搜狐网/赵忠心家庭教育
时间:2020-09-02

专访着名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 

《家庭教育应坚持以儿童为本》


  2014年8月4日-6日,江西省网上家长学校“首届建设与管理工作培训班”在南昌召开,此次培训,特意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老师授课演讲。

  8月4日下午,赵忠心教授应邀接受江西省网上家长学校记者采访,探讨关于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方向、家庭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

  古稀之年,居家带儿孙、下棋逛公园成了很多老人打发退休时光的方式。但对于北师大着名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工作,回归家庭休闲生活。如今,73岁高龄的他,退休后依然坚持写作、出版新着作,只要不出差,必定坚持每日更新博客。“每天一早醒来,我都要更新我的博客,不然,我总觉得我欠博友的”,赵忠心教授轻松地与记者交谈到。

  正是这样一种对事业的热忱,成就了他的着作等身——发表文章3000余篇,独立撰写、主编出版54部着作,共2000多万字,其学术着作《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记者对赵教授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一谈起家庭教育,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谈不完的话题的学者形象,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坚持正确的方向我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谈起与家庭教育领域的结缘,赵教授回忆起了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当党总支书记的时光。1972年,32岁,赵老师出任北师大附中党总支书记,主抓教师和学生思想工作。工作过程中,赵老师接触了很多家长,由此产生一个印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在于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而在于不同的家庭所接受的家风熏陶(或者说在于接受了不同的家庭教育)。由此,赵老师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进入80年代后,国家已实施改革开放,允许个人自由调配工作。此时,已对家庭教育有初步接触的赵老师打算回到母校,潜心做学问。1980年9月,赵老师回到北师大教育科研所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他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最幸福的事情。当时,他只想做一名纯粹的学者,从事自己喜欢学术研究工作。但当他向领导提出研究家庭教育方向时,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质疑和反对。他与领导谈到了在北师大附中任职时与家长接触的经历和感受,当领导质疑研究家庭教育效果甚微和影响职称评比时,赵老师用同一句话回应:“我只想做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赵教授还向记者解释到,决定研究家庭教育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并没有学者研究家庭教育,他认为,如果想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就应该选择研究一个新领域,做该领域研究的第一人。“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不问收获才不会患得患失”,为了这个决定,赵老师与领导定下了“军令状”:如果五年内研究没有出成果,就离开科研所。当人没有退路,就只有全力以赴。五年后,由赵忠心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学》诞生了,他成功了。

家庭教育应以儿童为本但不可忽视家长的主导作用

  赵教授思维敏捷,与他的交谈非常顺利。很快,他谈到了家庭教育理念之争的问题。家庭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赵忠心教授是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开拓者,其实,一直以来,家庭教育都存在于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盛行“家长本位”家庭教育的观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的思想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开始提倡“儿童本位”的家庭教育观点。

  对于这种转变,赵忠心教授认为,在封建社会时期,“家长本位”的观念顺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支配与从属的关系,那时候进行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扼杀了人的个性,这种观念的出现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近代,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们带来了民主的思想,五四运动后,民主之风吹遍全国,教育家顺应时代要求提出“儿童本位”的家庭教育观点,承认儿童受教育的前提是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接受教育的工具,不同差异的儿童应该受到不同的教育,需遵从儿童的本性和个性来培养。

  “时代发展了,但很多家长以家长本位的观念实施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完全自己说了算。而儿童本位的观点否定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这种观点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应提倡以儿童为本,以家长为主导,两者有机结合。”赵教授列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家长与孩子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合适,这个应该按照孩子的性格来区分。不是一味地与孩子保持距离,也不是一味地与孩子成为零距离的“好哥们”。针对内向的孩子,家长应多与孩子亲近,保持亲密的距离;针对外向的孩子,就应该多与孩子保持距离,保持家长的威严。

家庭教育成败不在于家长是否重视而在于方向是否正确

  随着家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方向方面,赵忠心教授强调,家庭教育不是家长越重视,孩子发展就越全面,如果家庭教育的方向不对,孩子发展的情况会越来越糟。

  赵教授向记者提到,现在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一个好的事情,但现在出现了很多不乐观的情况,如男生性格女性化,女生性格男性化。只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考虑,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与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关注的方向有误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过早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教授孩子认字、读书,担当了学校的职责,忽略了对孩子独立人格、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培养。

  他认为,塑造孩子的个性与灵魂才是家长的本职,家长应多关注这方面,而不是学习方面。“比如说,男孩子就应该穷养,多培养男孩子独立担当的责任意识,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承担一点风险,这个对还自己长远发展来说是有很大隐患的”,当谈到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时,赵教授不无忧虑地说道,“所以,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教育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父亲的作用就是做一个优秀的人为孩子树立榜样

  谈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赵教授着重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现在,很多人说父亲要多和孩子交流、相处、做游戏增进感情,但我认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在于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长短,关键在于父亲本身是否优秀,是否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赵教授是个与时俱进的人,他的观点独到而又非常有道理。

  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自己父亲的故事。赵教授的故乡是河北蠡县,他4岁时,他的父亲就在抗日战场上不幸遇难。他对父亲唯一的一次印象是,1945年5月的一天,他的父亲从战场上回来探亲,他并不认识眼前这个高高大大的、穿着长褂的男人。“我母亲跟我说他就是我的父亲,我听后,一头扎进他的怀里,脑门上却撞了个大包,因为他的腰间别了一把枪,撞枪柄上了。”

  此后,父亲的一生国家所作出的贡献所展示出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心里。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成了年幼的赵忠心的愿望。所以,他认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就是做一个优秀的人,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家庭教育的长足发展应尽早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家庭教育有三个性质,分别是终身教育性质、非正规教育性质和私人教育性质。终身教育性质是指家庭教育学习的无止境性,是一种终身不毕业的教育;非正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考核,有专职教师,家庭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教育;私人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的内容完全取决于家长。

  家庭教育的三种性质决定了,如果要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关键从家长入手。赵教授谈到,在这些社会力量中,全国妇联组织要充分做好宣传服务工作,研究家庭教育的内容,扩大队伍建设。教育部门应与妇联组织联手,并在其中担当主导作用。如今全国各地成立网上家长学校,社会合力推广家庭教育,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接收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这种发展效果值得期待。

  但家庭教育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还应像社会公共卫生、医疗一样,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内,将大大加强宣传效应,政府开发利用家庭教育的丰富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