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二百四十二:培养教育孩子有什么“绝招”、“秘诀”吗?

分类: 家教杂说 |
培养教育孩子有什么“绝招”、“秘诀”吗?
赵忠心
现实生活中,在有的家庭里,好像父母也没有怎么管教孩子,可孩子却表现很好,品学兼代;而在有的家庭里,家长是成天地管教,可孩子还是表现不太好,有的甚至走上了邪路,成了“废品”或“社会的危险物”。
有的家长在工作上是“能人”,能领导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有的甚至是高级干部,是统率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振臂一挥,应者云集”;可回到自己的家里,却连自己的孩子也管不了,面对孩子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看到这种情况,有的人会想:教育孩子是不是有什么“绝招”、“秘诀”呢?
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一般还都很年轻,又是第一次承担培养、教育子女的任务,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而且承担培养教育子女的任务还是“一次性”的,没有“总结经验教训从头再来的机会”。在实践中遇到了难处,就觉得“孩子难教,父母难当”。当看到人家有的孩子品学兼优,聪明伶俐,知情达理,很是羡慕,不禁会产生这种想法:想必人家教育子女有什么“绝招”、“秘诀”吧?于是,就幻想能得到这种“秘诀”。
这种“绝招”、“秘诀”,就像是一剂包医百病的万应灵药。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毛病,一管就好;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一运用这种“绝招”、“秘诀”,就像施展什么“魔法”,毫不费力,就立刻见效。“学渣”一下子就变成“学霸”;“差生”一夜之间就变成“优等生”;学习成绩垫底的学生,竟然考上了重点大学。简直是“药到病除,妙手面春”!
这种想法,在一些家长当中相当普遍。不仅是现在有,过去也有,不仅中国有,在外国也有。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早在五十年以前,就谈到过这个问题,在他们那里就有不少人过份相信教育的“绝招”、“秘诀”。
马卡连柯说,有这么一位独生儿子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很有学问。可他就相信世界上肯定有一种教育“绝招”“秘诀”,认为只要使用了这种“绝招”、“秘诀”,一切都会称心满意:家长满意,儿童满意,又合乎教育原则,只要一使用,从此便天下太平,万事大吉!
他的独生儿子叫费嘉,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事,张口就骂了他的母亲。这位教授很生气,但并没有立即发作。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紧皱的眉头突然放松,自认为想出了一个“绝招”、“秘诀”。当即,就激动地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决定:
“费嘉,既然你敢辱骂你的母亲,可见你并不重视我们的家。那么,你就不配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那好罢:从明天起,我每天给你五个卢布,你爱在什么地方吃,就在什么地方吃,你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教授为自已的英明决定很得意。他以为他对儿子的无礼行为处理得很漂亮,这一“招儿”肯定很灵,估计孩子会马上向他来认错、求饶:
“爸爸,我错了,不要取消我的家庭地位吧!我以后再也不骂妈妈了。”
可事情并没有按照这位教授父亲的愿望发展,他完全估计错了。家里倒是太平了几天,但并没有万事大吉。他的儿子非但没有认错、求饶,反而非常喜欢上咖啡馆和饭馆了。他倒是没有再跟父亲要钱,可总在家里翻箱倒柜。
有一天天早晨,教授要去上课,打开柜子—看,衣柜里教授的裤子不见了。到了晚上,儿子酒气熏人地回到家来。教授气坏了,抽出自已的皮带,气急败坏地在儿子面前晃了几下,尔后,又无可奈何地放了下来。
一个月之后,教授认输了,不再相信自己的“绝招”、“秘诀”了,只好申请把儿子送到工读学校里去。
相信教育子女有什么“绝招”、“诀窍”,这是把子女培养教育工作简单化、庸俗化了的一种表现。
培养教育孩子不同于用机器加工、制造零部件。加工一个零部件,只要选好材料,知道零部件规格,按照操作规程一开机器,符合规格的零部件就出来了,那很简单。教育孩子可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现实表现、忧点缺点、性格气质等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没有生命的“物件”,孩子是具有 主观能动性的。家长培养教育孩子,都是孩子和家长“互动”的过程,即“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的,一定会有“反作用”的,家长培养教育孩子和孩子接受家长培养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每个家庭又都是特殊的,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也不同于其他的家庭;每个家长的社会经历、职业、文化素养、性格、气质和与孩子的关系等等,都区别另外的家长。指望有一种适合于一切家庭、一切孩子的灵丹妙药,那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复杂的过程,必须用复杂的头脑去思考,运用复杂的方法去解决,就像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企图“用简便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不论是什么事情,太相信“秘诀”、“绝招”,弄不好,还会把简单的问题给人为的复杂化,引出与自已的愿望正好相反的结果,就像前边提到的那位教授那样。
不但如此,即便是被实践证实了的成功的做法,如果不针对各个家庭和子女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创造性的运用,而是生搬硬套,“照着葫芦画瓢”,也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我们必须明白,任何事物内部的矛盾都是特殊的,在矛盾运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也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哲学中所说的“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过程也是如此。不同的家庭,情况却是千差万别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祈,区别对待。就是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家庭里,对待子女,也不见得非得采用同一方法、同一手段去处理和解决;同样—种教育方式方法,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要想培养教育好孩子,做父母的必须要学会“用教育的头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认真分析、研究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各自家庭的特点,从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方法。适合自家孩子和家庭情况的教育方式方法才是最好的。
做父母的,不要迷信什么培养教育孩子的“绝招”或“秘诀”。鼓吹培养教育孩子的“绝招”、“秘诀”那都是骗人的。
应当丢掉幻想,投入艰苦的培养教育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