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论说”之四十一:《家传有义方》

(2025-02-02 05:48:13)
分类: 家教论说

“家教论说”之四十一:《家传有义方》

2018年《学前教育》杂志全年连载

《赵忠心教授谈家风》系列

第四期

《家传有义方》

赵忠心

 

西方国家的文化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向来重视家风的建设。

中国古代,人们特别重视家风的作用和价值。比如,隋朝实行以“科举”为选官制度之前,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举孝廉”的推选官员的制度。就是说,那个时候,被推荐、选拔为官员者,必须出身于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家族,必须具备孝亲、廉正的品行。否则,便不能被推荐、选拔官员。

适应当时这种选官制度,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总结、展示、颂扬家风家教的文学作品。

如西晋文学家潘岳曾撰写《家风诗》,通过诗词回忆、总结、展示优良家风对自己的影响,赞颂长辈的优秀品德,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诗》

 

绾发绾发,发亦鬒止。

日祗日祗,敬亦慎止。

靡专靡有,受之父母。

鸣鹤匪和,析薪弗荷。

隐忧孔疚,我堂靡构。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

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这首诗的大意是,把乌黑浓密的头发束起来,进入成年人行列,要学习各种技能,继承优良家风,为人要恭敬谨慎。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犹如鹤在北山鸣叫,鹤的孩子也符合着应声鸣叫。不能继承发扬家风,内心深感痛苦,无法排解。家族的家风既定,家规严谨。我必须一日三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岂敢荒废?

这是在颂扬家风,表明从内心深处接受了家风的熏陶,表示对家风的尊重和坚守。在他的影响之下,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颂扬家风家教的文学作品。

古人对家风的重要作用体会非常深刻。

《古三字经》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说,五代时期的窦燕山,年轻时品行不好,其父多次批评、教育,他当耳旁风,依然故我,无动于衷。结果,报应来了,直到三十岁还膝下无一子。父亲死后,托梦教导他改邪归正,重做新人。在睡梦中,父亲对他说:“你不改邪归正,你不仅终生无子,你也会短寿!”他终于觉醒。后来,他广行善事,拾金不昧,资助穷人,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出乎意料,他连生五子。他改过自新、重做新人以后,注重优良家风建设,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家庭之礼都按照传统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后来,五个儿子个个成才。

“义方”这个词,出自《左传。隐公三年》:“教之以义方。”这里所说的“义方”,不是指的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或措施,而指的是做人做事应遵守的道义规矩。在此处“有义方”,实际上说的就是有优良家风。

古人把家风作为最为重要的“精神遗产”留给后代。

北宋官员贾昌朝,曾主修国史,宋仁宗尊称之为“大儒元老”。到暮年,为了把优良家风一代一代地持续不断地传下去,他特地撰写了《戒子书》,告诫儿孙要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在《戒子书》的最后,谆谆告诫说:

读书人最看重的是节行。官职失去了,还可以重新获得;要是节行失去了,则终身不能恢复。你们要引以为戒!”

“我今年已经六十有二,儿孙已经有二十多个。我并不希望你们继承我的封爵,只求你们能保持读书人家的光荣传统,使门户不辱,这我就满意了!”

    宋朝史学家司马光,为树立、传递、延续节俭的家风,特意给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一文。

    他要求儿子:“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意思是说,你不但自己要俭朴,还要教导你的子孙后代,使他们也知道、并坚守,我们家先辈长期以来建立的俭朴家风。

“家风正,子孙兴。”家风优良,子孙后代会兴旺发达。

近代的曾国藩特别重视家风建设,他的儿子个个成材。其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纪鸿,研究古代算学取得相当成就。孙辈人曾广钧是著名诗人,曾孙辈人曾宝荪、曾约农是教育家,曾昭抡是考古学家。

现代社会的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注重优良家风建设。对两个儿子从小进行吃苦的训练,出门乘坐公交,不许专车接送;长大后,送到外国留学,让儿子打工挣钱自己养活自己。两个儿子成年后,一个做高科技,一个做环保事业。做的都是新兴产业,也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古人严格维护家风,不允许违背、破坏。

宋朝著名政治家包拯,更是视家风为家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他的家训只有寥寥的三十七个字,言简意赅,旗帜鲜明: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这是说,子孙后代为官者,有贪赃枉法行为的,活着的时候,不许进入家门;死后,不得葬入我家祖坟之中。如有不服从我的训诫的,我不承认是我的子孙。

包拯儿女后代要求非常严格,为官者不能贪赃枉法,这是家庭成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如若违反家风,坚决开除“家籍”。

如今虽已是现代社会,注重家风的建设和维护,是我国古人创造的优秀家庭文化传统,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光大。

(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